*有關本機構詳細歷史,請參考「從兒童劇到教育戲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三十年歷史概覽」
1984至1995年 佚名劇團時期
1984年
-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前身「佚名劇團」成立
1985年
- 劇團首個演出《綁》公演
1986年
- 演出《彎曲的避孕套》,奠定劇團關懷社會系列
1987年
- 劇團首部兒童劇《朱古力大王》公演
1988年
- 創作以京劇形式融入兒童劇的劇目《龜丞相》,成功開拓香港藝團於新界地區的表演場地
1991年
- 總監王添強遠赴捷克考察偶戲與兒童劇發展
1993年
- 總監王添強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赴美國考察兒童劇發展
1994年
- 製作《灰姑娘》在新界大會堂演奏廳上演的兒童劇,共有5500名觀眾欣賞,盛況空前
1995年
- 與著名捷克布拉格「肉餅劇團」創作演出《小鞋左左》,作為「佚名劇團」時期的結束,以及「明日劇團」時期的開始
1996至2002年 明日劇團時期
1996年
- 正式改名為「明日劇團」,成為香港第一個全職專業兒童劇團,專注製作兒童劇
- 與揚州木偶劇團合作演出《森林小子》
- 總監王添強考察英國教育戲劇發展
- 與幼兒教育聯會共同成立Edudrama委員會,並在教育署資助下開展以戲劇為軸心的小學綜合藝術課程,並在同年正式在李鄭屋官立小學下午校開展
1997年
- 與中國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後人合作,並與合作演出《三毛流浪記》
1998年
- 與美國著名導演Larry Hunt共同創作面具默劇《拉你嚟、變變變》
- Edudrama委員會前後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多次出訪英、美、歐、台灣等地考察教育戲劇、戲劇教育及課程編寫
- Edudrama委員會邀請到台灣張曉華教授及研華基金會來港進行老師培訓
- 總監王添強獲教育署委任為課程發展局藝術教育委員會,任期五年,成為回歸後改革高中藝術課程編寫階段中,唯一一名戲劇界代表
1999年
- 首度受邀前往日本巡迴演出《珠兒尋friend記》
- 邀請美國紐約皮影專家史蒂芬‧卡比林 (Stephen Kaplin) 及專業京劇演員馮光宇先生,共同創作現代皮影戲《哪吒》
2000年
- 再度與上海及廣東省木偶劇團合作,製作《三毛太空漫遊》,劇目後改編成圖畫書於上海出版
2001年
- 聯同著名美國導演Larry Hunt及美國康州大學木偶系,共同創作以名畫家 Paul Klee畫作為題的現代木偶及皮影劇《奇幻之旅》
2001年
- 與中國福建漳州布袋偶藝術家莊晏弘及英國布袋劇《Punch and Judy》合作,製作「布袋劇推廣計劃」
2002年
- 與台灣九歌兒童劇團合作,上演「九歌」戲寶《城隍爺傳奇》(廣東話版)
- 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木偶劇團共同創作《小小魚仙子》
- 與匈牙利布達佩斯木偶劇團進行兩地互訪交流計劃,邀請《小英雄》演出來港,明日劇團則以《香港傳奇》演出回訪匈牙利
- Edudrama課程正式完成,並製作DVD光碟
- 香港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戲偶在樂園》於台灣出版
2002至2016年 兒童劇及教育戲劇雙軌發展時間
2002年
- 正式易名為「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定位為兒童劇藝表演、教育戲劇、戲偶藝術等綜合藝術服務機構
2003年
- 出版《兒童劇藝小樹苗-短劇劇本集》
2004年
- 統籌及策劃「上海國際木偶總動員」藝術節
2005年
- 統籌及策劃 第廿三屆托洛薩國際木偶藝術節2005-中華之窗 展覽、演出,並出版同名刊物
2006年
- 出版《中國木偶2000年》、《小學戲劇課程手冊2006》、《校園短劇劇本精選集2006》
2007年
- 出版《戲劇教育計劃資料冊 QEF》
2008年
- 總監王添強當選為聯合國教科文屬下組織─國際木偶聯會(UNIMA)首位華人執行委員
- 首年獲香港優質教育基金委託為「優質教學網絡-戲劇教學」的策劃、統籌及培訓委託機構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 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委託推行「幼兒藝術教育倡導計劃」,並舉辦「愛上學」成果展演
- 舉辦「亞洲兒童劇藝發展與實務大師班」及「亞洲兒童劇藝的未來發展」座談會
2012年
- 總監王添強當選為國際木偶聯會(UNIMA)教育委員會主席
- 舉辦「木偶’系’社區-世界迷你木偶藝術節」
- 第二度獲康樂及文化事物處贊助為荃灣大會堂場地伙伴 (VPS)
- 邀請國際兒童及青少年戲劇協會(ASSITEJ International) 秘書長 Ivica Šimić 執導舞蹈形體兒童劇場--「Parachutists or On the Art of Falling」香港版《跌倒的藝術》
- 聯同七個國家共同製作百福布國際交流兒童劇《超級英雄》
- 開始到內地及兩岸進行老師培訓
- 出版《愛上學 -幼兒藝術教育倡導計劃成果集》
2013年
- 出版《優質教育基金主題學校網絡: 戲劇教育(QTN) 教案結集及實務手冊 學前教育篇》及《優質教育基金主題學校網絡: 戲劇教育(QTN) 教案結集及實務手冊 小學篇》
- 與天賜文化合作,把「明日」經典劇目排練為普通話版,首個演出為《狐狸孵蛋》
- 與羅馬尼亞TĂNDĂRICĂ Animation Theatre聯合製作《漫話西遊》在香港首演後年赴羅馬尼亞國際木偶藝術節演出
2014年
- 與內地悠貝親子圖書館簽約成為內地教育策略伙伴,為期三年
- 聯同新加坡 I Theater、日本沖繩 Kijimuna Festa參與亞太區青年劇場聯盟(ATYA)的藝術家駐新加坡創作計劃,製作《藍就是天?圓就是月?》,於新加坡首演後,巡演日本及香港
2015年
- 第三度獲康樂及文化事物處贊助為荃灣大會堂場地伙伴 (VPS)
- 以《雪人》演出參與台灣「高雄兒童藝術教育節」
- 聯同「建新劇團」以《小小光影戲》演出參與「第18屆土耳其國際木偶節」
- 邀請比利時蝴蝶劇團來港製作「Valentino」香港版《青蛙王子歷險記》
2016年
- 邀請奧地利特利布利特劇團 Theater Trittbrettl 來港演出《奇幻牆紙 (Florian's wondrous journey over the wallpaper)》
-
與天賜文化合作,把「明日」經典劇目《睡美人》及《狐狸伯伯幾多點》排練成普通話版本(《狐狸伯伯幾多點》又名《小雞當當有個狐狸伯伯》) 於在內地首演
- 演出《貓咪麼麼》首次與本地大提琴樂師合作
- 總監王添強與台灣資深兒童劇場導演朱曙明合著《兒童戲劇魔法棒》,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
- 總監王添強編寫《兒童繪本戲劇教育活動案例(4-5歲)》,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7年 (工作報告)
- 獲選為亞洲兒童及青少年藝術節及劇場聯盟(ATYA)秘書處
- 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非文物文化遺產繼承者土耳其皮影大師Cengiz Ozek 及中國一級演員皮影師傅李建新共同製作《阿凡的故事》
- 《阿凡的故事》前赴土耳其伊斯坦堡國際木偶藝術節(Kukla Festivali – Istanbul International Puppet Festival) 作開幕演出
- 製作第一百部兒童劇《西貢花姨姨》
- 與深圳騎士教育科技公司結盟為項目策略伙伴
2018年
- 第四度獲康樂及文化事物處贊助為荃灣大會堂場地夥伴 (VPS),第十年進駐荃灣大會堂
- 與巴塞隆那年輕提線偶師Pere Bigas 及奧地利年輕音樂家Kathi Hisberger 合作創作《小松鼠大板牙》
- 與保加利亞瓦爾納市立偶劇團及臺灣多元藝術創作暨教育發展協會三地合作,創作《終點前的流星雨》
- 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主辦兒童劇場人才培育計畫2018,當中包括亞洲兒童劇場趨勢講座、提線木偶製作工作坊及幼齡兒童劇場探索工作坊
- 與深圳騎士教育科技公司策劃2018 騎士論壇《論原創力——創意戲劇在日常教學中的運用》、第四屆騎士論壇《活潑學習:戲劇運用于幼稚教育成果展示暨專題研討會及第四屆騎士論壇《快樂學習:戲劇融入小學學科教學成果展示暨專題研討會》
- 與教育出版社合作,編著「生命教育劇場手冊」學前版及小學版
- 與深圳騎士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出版《活潑學習-學前教師教育戲劇起步期教學實務》及《快樂學習-教育戲劇中國本土化實踐案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