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角色交換(Role-Reversal )

(九)角色交換(Role-Reversal )

當扮演進入關鍵時刻或情緒時,老師隨機即場暫停,並且即場進行交換扮演角色,讓學生體會在相同片段中,扮演另外一個角色的感受及看法。即興投入別人角色,使學生明白更多角度的思考,建立更全面的人際關係及社會關係的探索。這個範式與「替身」在內容性質上有很多相同之處,最大的差別只是「角色交換」主要是在扮演片段內,扮演者進行角色交換,讓參與學生可以即場投入另一角色的角度,讓思考短時間內得到更寬廣的衝擊,及另一方向發展的空間。而「替身」則是圍觀群眾,替代原有角色的扮演者,而原扮演者與替代者同時存在,成為一個「重複」存在的人格,進行互相比較。

「角色交換」與「替身」同樣是引導對角色有更多角度思考的範式

「角色交換」與「替身」範式一般都是發生在教育戲劇教學流程中段,為的是要抹去學生對角色既定主觀方向偏見而使用的技巧。因為學生很多時候受文化價值的影響,會對故事中某一些角色有嚴重偏見。例如:狼來了的說謊牧童、白雪公主的後母,及小紅帽的大灰狼等等。這些偏見都有可能影響年幼學生未來價值觀取向的發展,容易產生執迷,及走上極端方向。

例如:
1、學生扮演「學校欺凌事件」中的片段,當進入關鍵時刻時暫停,老師引導學生進行當中的「角色交換」,使學生體會即場不同角色、不同角度的感受。
2、學生扮演「救災工作」中的衝突片段,當災民與管理人員發生衝突時進行暫停,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交換」使學生明白管理人員的難處,同時讓他們明白災民的心情與感受。
3、學生扮演「龜兔賽跑」故事中的片段,在起跑及終點時暫停,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交換」,使學生明白驕傲與謙虛,堅持與自滿的不同取向。並緊接進行「事件重演」,看看雙方會因此產生什麼不同的心態與情節發展。
4、學生扮演「路人不小心過馬路」的交通意外片段,在緊張一刻暫停,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交換」,明白路人與司機面對危機時的想法。並緊接進行「時空轉換」,回到交通意外發生之前,路人與司機是否會有不同的發展方向,而避免了意外的發生。

「替身」與「角色交換」是兩個很易混淆的範式

「替身」與「角色交換」是兩個容易混淆的範式,雖然兩者都是以投入別人角色進行思考作為目標。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替身」從客觀的角度,通過觀察者從外進入,以第三者去改變角色的選擇,雙方性格與取向同時呈現,帶有距離感的投入,也是論壇劇場常用的手段。而「角色交換」是從學生參與主觀扮演片段,即興轉換到對立角色的改變,瞭解當下即時自己行為給對方的影響,更加明白對方的感受,學習未來在緊張時刻,更加曉得操控自己的行為舉止,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