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替身(Double)
「替身」原先是心理輔導劇場的一種臨床輔導形式,後來才慢慢轉化成教育戲劇扮演技巧。「替身」也是當代劇場及戲偶表演常用的表演手法,通過「替身」與「主角」之間「同時出現」或「交替出現」,闡述角色的不同心理面貌,及內藏的不同人格。其中一個著名例子就是電影「魔戒三部曲」中,小怪物咕嚕在晚上,就是否要背叛主人的不同人格爭拗。
「替身」由心理輔導技巧演化成扮演範式
「替身」就是由老師指派圍觀的學生,使用「主角」的「我」為身份,去「替代」正在扮演的主角,進行不同的思考及決定,闡述當中的感受、想法,及很想表達出來的話語。「替身」可能是「主角」的一部分,也是潛藏在「主角」裡面的內心世界,通過另外一位同學闡述出來。一般應用在教育戲劇上的「替身」,不會任由學生以主觀角度進行思考及選擇,而是用一些規定的方向,讓學生的思考限制在更準確的範圍內,而不至於完全脫離故事情節的主觀發展。
不同角向的替身:
中性替身─用理解的角度,提供不同的選擇給「主角」考慮。
幽默替身─誇張、正面、幽默、主動的不同面貌。
激情替身─以大動作表達強烈的感受,使「主角」看到隱藏背後的激烈情緒。
反面替身─扮演懷疑、抗議、反對及爭辯的狀態。
舞台藝術上,「替身」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
「舞台上」的重點表現不同人格及角色取向,進行深度哲學討論,增加矛盾、衝突的戲劇性。在「心理輔導上」嘗試引導案主,接受及理解角色可以有另一角度的取向,從而使自己人生有更多不同的選擇,作出更多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向,通過不同方向的選擇,讓他們脫離心理壓抑的困制。應用在「教育戲劇上」,成為範式,就是大家為角色進行另一角度的思考及探索,兩者同時呈現作出內容的比較。「替身」是一個成功例子,把心理輔導技巧轉化,演變成普及及淺白的教育戲劇範式。
例如:
1、中性替身-學生以理性及理解的角度,替代扮演「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當中的路人,講述面對路旁一位衣衫襤褸女孩的想法、感受與難處,在尷尬與不知所措中如何作出選擇?
2、幽默替身-學生以搞笑幽默的態度,替代扮演的醜小鴨,面對人生中種種的困境。
3、激情替身-學生以激動的情緒,替代扮演鏡頭前非常冷靜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如何面對自己國土與人民被侵略的苦難?
4、反面替身-學生以反面的態度,替代扮演不同的普京,如何反對自己去侵略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