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牆上角色(Role on the wall)

(五)牆上角色(Role on the wall)

老師與學生共同建立角色瞭解,是戲劇教學活動重要的學習步驟。因為學生能充分瞭解角色的心理、想法、行為,及各種背景資料,再投入角色去面對故事情節的遭遇,就能讓他們開始思考處身於別人的想法,與自身處境的差異。可惜大部份年幼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都只會以個人的主觀取態,直接借給角色去進行扮演,學生很可能並不真正瞭解角色的想法獨特性及心理狀態。學生只以個人主觀經驗去經歷故事,本身亦不是一件太壞的事,起碼經歷過。但有機會運用戲劇這樣迂迴而特別的手法,而沒有全面投入角色去經歷,不能以別人真實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年輕人通過同理心建立更緊密人際關係能力,始終有點可惜。

理性分析角色在戲劇而言很重要,「牆上角色」正是這方面入門活動

「角色心理側寫」當然是角色分析最佳的方法。問題是「角色心理側寫」對年幼學生以至初學者始終有難度。「牆上角色」正是能讓學生進行角色生、心理的理性分析的入門扮演練習。這個練習從幼稚園學生到成人都可以進行,特別適合初學者嘗試。

「牆上角色」是簡易的角色分析範式

學生分組把角色外形繪畫在大紙上,展示在眾人面前,建立一個對角色的感知與認知初步共識。進一步把大家同意的角色性格、情緒、想法的形容詞,寫在角色畫像的裡邊,把大家同意的外形特色寫在外邊。老師更可以要求大家把想法濃縮,把一些矛盾及大家不完全同意的形容詞內容刪剪,剩下三到五個精準的側寫描述,再向集體報告成果。

例如:
1、小紅帽的「大灰狼」-給初學者與年幼學生的構想,老師先「講故事」,刻意就「大灰狼」的外型、情緒、行為、想法及性格方面多作描述。再請其中一位學生躺臥在大紙上,扮演大灰狼兇殘的肢體動作,請另外的學生圍繞他身體周邊把人形剪影用「粗」箱頭筆畫出來,再詢問學生大灰狼的外型如何,是否大嘴、眼睛、耳仔、利爪、長長的尾巴呢?讓學生說出來,老師寫進去,當然也可以運用手機語音軟件,由學生讀出形容詞再變成文字,由老師代為寫進去,讓學生進行一次讀寫學習過程。之後,請學生按照描述用另外顏色的「粗」箱頭筆畫出大灰狼的外型。外型描述之後,就進行「大灰狼」心理及想法的描述,這次就要根據「小紅帽」故事發展情況來描述,盡量不要學生以一些過去固有及既定的主觀立場去描述。如果是其他繪本的大灰狼,根據故事的差異,內在性格、行為、想法、背景、心理狀態,應該就很不一樣。

2、狼來了的「牧童」-分組各自繪畫出牧童的外型,每組就各自從故事的理解,進行討論獲得共識進行繪畫,再就外型繪畫加上文字描述,如學生文字能力有限,可以以「符號」代替形容詞。進一步,就牧童的性格、行為、想法、背景、因素、心理狀態進行描述,寫在人像裡邊。老師先鼓勵大家無所不包地盡量寫出不同想法的描述,最後內外的描述都要盡量濃縮成三到五個形容詞。就是要學生先廣泛收集思考,再學習討論與達成共識,刪剪認為較為次要的內容,列舉出極為重要的部份。最後,各組互相參照,得出大家對牧童不同角度的印象。從個人到小組,最後是全體對相同角色充分的思考,才進行角色扮演。

「牆上角色」的進化版,當然就是「心理側寫」

「心理側寫」原是一個偵探辦案的手法,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從犯案現場以至事情背景資料,去猜測犯罪者的年齡組別、性別、行為規範,身體與容貌特徵,怎至是心理狀態的描寫。應用在教育戲劇,就是小組以故事文字以及各種預設資訊當中,推算角色的外型、年齡、性別、性格,猜測他的行為習慣及心理狀態,先是無所不包地詳盡描述,再進行濃縮及剪裁,得到集體的共識,建立一個精準與獨特的人物,進行這個總結描寫的範式。這個高難度的技巧,學生必須已經有能力自行閱讀,從故事文字中尋找資料進行分析,再用文字描寫出來,難道當然不少,所以只適合中學高年級,或戲劇學習經驗比較豐富的學生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