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色扮演(Role-Play)

(三)角色扮演(Role-Play)

透過「假想」、「假如」使學生投入角色世界之中,從「模擬」過程中經歷角色生活,體驗不同角度的生活環境與掌握社會角色。從角色的形態、內心世界中反觀自我,認識自我,透過參與(ENGAGING)、投入(COMMITING)、建立內化(INTERNALIZING)與詮釋(INTERPRETING),體驗角色,從而與相似的過程進行比對,自我認識與認同。

「角色扮演」與「片段扮演」方式與目標都不一樣

「角色扮演」以學生「個人」進入一個「角色」,或是由多個學生「同時或輪流扮演該角色」。就算是小組共同扮演有片段情節的扮演活動,或進行事件重演,多位參加者只會分別扮演自己所進入的角色,與其他同學進入的不同角色進行互動,這種「復合扮演」(MULTIPLE ROLE),是常用的扮演活動手法,學生在小組中各自以自己角色出發,互動發展故事,可以是即興扮演,也可以一邊相討一邊入戲,重點是學生對自己扮演的個別角色進行體會。

「角色扮演」與「片段扮演」近似但不相同,「角色扮演」是學生自行以個人意志及選舉投入一個角色的取向,並在扮演中面對與其他角色互動下出現的情節。「片段扮演」則是一小組學生共同討論,與硏究故事發展後的表現,需要彼此建立共識,共同發展,同時扮演角色及故事情節的面貌,呈現他們對故事發展、認知、理解的回應,與「角色扮演」不同關鍵就在過程中事先的共識與妥協。「角色扮演」更像現實生活過程,每個人面對的遭遇都需要即場應對,靈活地即場作出回應。

「角色扮演」更像真實生活的即場互動
「角色扮演」對學生學習面對生活上突然而來的遭遇有很大幫助,由於沒有預設情況,所以對學生即興面對生活能力更有幫助,更像真實生活的演習,特別對有可能遇上的疑難生活與危險情況進行演習。
例如:
1、學生「模擬」到冰淇淋店選購喜歡的冰淇淋,或在超市購物,參與者可以盡情從個人主觀出法,通過老師的一些限制(例如:有限金額、身體不適、媽媽不准、貨物有限等),瞭解自己的喜惡,簡單學習付賬的技巧,進一步透過扮演不同性格及情緒下,角色口味的選擇,進入情節及矛盾與衝突,達至戲劇主題的產生。
2、學生「抽籤」扮演「小紅帽」的不同角色,即興扮演出門前媽媽的吩咐,森林中小紅帽與大灰狼相遇,在婆婆家中小紅帽與假扮婆婆的大灰狼,大灰狼肚內的小紅帽與婆婆,隔着肚皮小紅帽和婆婆如何與獵人溝通等片段。
3、學生分別共同扮演面對「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路人」,輪流表演如何面對街頭上困苦的小女孩,如何可以提供幫助?
4、學生按老師提供的新聞報導,扮演當中看到意外的「目擊者」,詳盡敘述意外的過程。進一步詢問學生,意外是否可以避免。
5、學生扮演「走失的幼兒」,如何尋求可以信任的人士幫助,如何揀選求救對象,如何向對方講述事情,當與家長重遇之後,如何復述自己走失過程,並與各「走失幼兒」扮演者討論事情如何可以避免,再從新的想法進行扮演,表演不走失的情況將會如何。
6、中學生扮演「朱自清」,看到爸爸的背影,有什麼想法及感受,希望向爸爸說些什麼?
7、「抽籤」分別扮演「武士與龍」的兩個對立角色,面對戰場上的兩敗俱傷。如何與對方講和?如何反省角色過去想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