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靜止畫面/定格畫面(Still Image/TableAux)

(二)靜止畫面/定格畫面(Still Image/TableAux)

將生活面貌用仿似錄像暫停功能把「畫面凝固」的扮演手法,非常簡單的理解就是遙控手掣的停頓按鈕,只要一按畫面就靜止不動。學生運用肢體形態,通過集體複製一個「故事關鍵時刻」的視覺靜止畫面,具體地呈現這個生活及事件的面貌。學生可以複製照片或繪畫的畫面,也可以按文本形容,通過想像力創造畫面;也可以透過互動集體討論共同創造想像出來的畫面,或以先後次序自由加入方式,即興運用身體逐一投入畫面,去創造一個定格影像。之後,可以加入每個參與者的「一句台詞」進行範式策略發展,更可以加入一個來回動作,發展成仿似手機 GIF及魔法電影中的「魔法照片」。「定格畫面」通常都會與很多不同範式進行策略性結合,達成更佳教學效果及變化,預防學生慣性思維,出現沉悶現像。

「定格畫面」需要學生逐步形成能力,才能發揮更佳效果

「定格畫面」一般都由模仿內容豐富的照片或圖畫開始,如果當中有故事背景更佳,特別是幼兒。定格畫面要求幼兒在「關鍵時刻」把動作凝固,難度與年長學生剛相反,幼兒是動作扮演比定格容易。所以大家以圖畫開始,再細心提醒孩子觀察、探索,是很好的開始方法,與大家分享定格畫面的發展層次。第一層,當然是看「圖畫」,引導幼兒觀察,當孩子已經對圖畫有印象,就可以繼續進行,就是老師在旁不斷提醒,一個一個部件慢慢加入組成圖畫。例如:在「與甘伯伯去遊河」,老師可以出示圖畫問誰要扮「小船」,誰要扮「河水」,誰要扮「雲彩」,誰要扮「小兔子」,誰要⋯(一隻一隻小動物逐一加入)⋯最後是「甘伯伯」,於是他們就掌握由個體合作成整體的過程。學生有了經驗後,就可以分組自行扮演「定格」。

第二層,就是只給幼兒看與故事差不多一樣的「參考性照片」,例如:森林、海底、城堡等等,使幼兒借用此等畫面給故事畫面進行類似情況的定格。第三層,就是老師不出示圖片,而是用詳盡語言來「描述」畫面,幼兒通過想像力去創造畫面,引導幼兒合作組成立體圖畫。第四層,老師只用簡單的句子「說明」,例如:春天的森林,快樂的沙灘,一家人行走在悲傷的泥濘路上。如果,單單「說明」幼兒都能成功,已經到達高水平,是應用「定格畫面」的成熟表現。

最後,就是老師只發出「指令」,就是老師說扮演故事中某些場面的定格,幼兒就可以,一般已經是「小學高年級」的水平,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是教育戲劇的核心,欲速則不達。小學生及中學生步驟也是差不多,只是效率比較快,可以在一兩次定格練習之後,就能自行掌握竅門。

例如:
1、學生按照繪本「武士與龍」兩敗俱傷的畫面進行「定格」,把故事「關鍵」時刻凝固起來。
2、老師運用風景硬照,指導學生分組扮演當中畫面,並且以旅行團領隊身分進行介紹。
3、老師運用新聞圖片,指導學生分組扮演當中的災難畫面。
4、老師講述「龜兔賽跑」故事,並且要求學生以「連環圖式定格畫面」扮演故事中的四個片段畫面,包括:比賽起步、初段兔子很快,輕敵的兔子樹下睡一會,及奇妙結果的終點等四個「關鍵」時刻。
5、老師講述「灰姑娘」故事,並且用文字描述宮廷舞會如何盛大,由學生為舞會盛況進行定格。
6、老師說出提示,一群站在泥濘中絕望的眼神,由學生分組自行演繹,「定格」扮演。

「定格畫面」是學生最重要的入門技巧

一般相信「老師入戲」是老師應用「教育戲劇」教學的基本功,而能順利運用「定格畫面」則是學生呈現能夠參與「教育戲劇」的通行證,這兩個範式也經常與其他範式進行策略性串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