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啓展覽導賞密碼
導賞員帶領大家參觀展覽前,首先要閱讀展覽內容,尋覓及解開六個可以開啟觀眾欣賞的「導賞密碼」,分別是:告訴、闡述、分析、表白、價值及說服。以此作為依據及思考,發掘及解開展覽當中的這些密碼內容,就能順利編寫導賞文檔。當然,還要與現場觀眾互動,按他們反應增潤。導賞不是把展品的視覺內容,與文字介紹重複背誦一次,而是通過你的介紹,使參觀者更生動、深入閱讀內容,並進行擴散思維,達到啟發學習的目的,讓觀眾從展覽中獲得更多資訊,更具感染力,獲得認同。
 
導賞密碼:
 
1、告訴的內容
什麼「主要」東西、事情與問題,是展覽想說給參觀朋友「知道」?展覽如何說,那樣說 ? 用什麼身份說呢?給什麼人去聆聽,不同人士的理解範圍,內容上會有什麼分別?
 
2、闡述的方法
「啟發性」及「理性」介紹展覽內容,帶領大家會看到什麼是關鍵。展覽特別的地方在那裏?如何做到「吸引」參觀者自行觀察,及發掘更多。這個時候,語氣、用詞、發問及視線水平如何,就變得重要。資料可能冰冷,必須擁有帶動觀眾熱情的能力,但要用平靜而充滿趣味,懸疑而有節奏感,運用起承轉合的步驟,一步步達成目標。
 
3、理性的分析
解釋展覽背後的故事,前因,內容及其歷史背景?尋找及分析「值得欣賞」的地方,觀眾可能有共同「興趣」的位置。引發參觀者對展覽圖像與介紹文字表面以外的東西,感到興趣,並加以思考。提供觀眾可以參與的位置及活動,用發問或尋寶的方式,讓他們產生更多探索動力。
 
4、表白的感染
講述導賞人員自己的個人「感受」,展覽對你有什麼特別的「啟示」。挑選其中最讓你感動的一件物件,述說你內心的「肺腑之言」,以同理心讓參觀者與你的「感同身受」。通過你的情緒,讓觀眾對展覽有更深刻的認同,並有動力去尋找他自己個人的感動位置。
 
5、合理的評價
告訴參觀者,此展覽在社會、教育、文化的「功能」與「貢獻」,在「藝術性、社會性、啟發性、療瘉性、教育性」各項中,一項或多項的「重要價值」所在。
 
6、說服的關鍵
希望參觀的人,會因此有什麼感動,思考及改變?當然,如何「說服及感染」是關鍵。
 
策劃展覽,思考密碼當然也差不多
 
1、你有什麼地方想「告訴」觀眾?
2、如何讓觀眾可以理性「分析」?
3、當中有什麼「感動」自己的地方?
4、展覽對社會有什麼「貢獻」?
5、期望參觀者「獲得什麼」?
6、如何「說服」他們?
 
40+(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戲偶展覽)的展覽導賞密碼:
 
1、告訴的內容
戲偶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的主要表演媒介,一切要由與捷克合作開始。當然,探索過程中,中華戲偶文化的元素,對他們的影響也很巨大。
 
2、闡述的方法
戲偶品種眾多,包括:杖頭、布袋、提線、執頭、開口偶及皮影偶,世界各地與中國一樣豐富。讓我們以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的不同製作中,一一向大家介紹不同的戲偶品種。
 
3、理性的分析
兒童劇場中小朋友觀眾才是主角。要成功扮演這些角色吸引他們,戲偶就是最佳媒介。舞台上,能夠成功扮演大熊及小鳥,答案當然就只有戲偶。你又在展覽中,看到什麼不同的角色呢?
 
4、表白的感染
回想每一齣機構與中國內地、世界各國合作的劇目,發現戲偶不單是小朋友良伴,更是國際友誼的橋樑。不單止因為我們與各地同樣擁有類似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近似之間,各自有很不同造型與色彩。不同表演風格與豐富歷史文化,很容易打開話題,建立友誼。
 
5、合理的評價
小朋友觀眾喜歡戲偶,因為戲偶讓他們投入角色。因此讓他們從角色身上獲得故事訊息,及對角色生命的認同,被主題所感染。加上,戲偶變化萬千,不會讓小朋友有煩悶及重複的感覺,所以戲偶是上佳的兒童劇場媒介。小朋友會通過戲偶角色的正面行動,獲得生命意義的啟發。
 
6、說服的關鍵
戲偶在世界各地發展成就多元而豐富,使人目不暇給。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年來,這麼努力發展不同品種的戲偶,杖頭、布袋、執頭、提線、皮影、開口偶及公仔相劇場,只有一個願望,就是通過戲偶讓小朋友從中獲得快樂、幸福。奇妙而幸福的小故事,有小朋友的參與才能完美。
明日+(加)戲偶,就是機構的幸福密碼。
 
展覽短片的You Tube連結:
 
 
「小小主人翁」展覽導賞密碼:
 
1、告訴的內容
要愛惜我們的環境,才能成為地球的「小小主人翁」。面對地球環境破壞的巨大挑戰,小朋友也可以從生活的微小行動中實踐,成就環保使命。
 
2、闡述的方法
小朋友可以如何參與及協助環境保護工作呢?可以從小事入手,認識如何保護本地的土地、森林、郊野作開始,到餐桌上魚類選擇的小習慣,都很有作用。還有,在生活小節上,室內外燈光控制,節約購物慾望,廢物重用的小習慣,都可以直接、間接成為環保小先鋒。
 
3、理性的分析
土地保護可以從認識香港適合種植什麼值物開始。如何利用生態圈的相互補充特質,自身的復修力量,去保護大自然自己的方法。當然,通過親身參與很重要,拓印樹葉、調校燈光亮度,及廢物重用造偶的實際行動,就可以讓參觀的小朋友,習慣身體力行,以行動進行環保。
 
4、表白的感染
要在展覽廳重建一個垃圾山的確不容易,味道及惡劣衛生情況不能複製。世界上的垃圾山,真實情況更為嚴峻。詢問大家是否有去過柬埔寨、菲律賓的垃圾山,要大家明白只在當地半天時間,可能已經渾身不自在。原來。還有幾千人還在上邊居住,慘況可想而知。如果有一天,我們身邊的香港,也是一座大垃圾山,應該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5、合理的評價
展覽從大地、海洋,城市光污染,到垃圾山出現,向小朋友突顯環保的重要。期望以半真實的體驗,感染小朋友。展覽展示機構在學校,通過環保物料「戲偶工作坊」的學生作品,成為開始,也是結束,讓小朋友觀眾從別人作品的示範中,得到啟發,知道親身參與環保的重要。
 
6、說服的關鍵
通過動手參與釣魚遊戲、拓印樹葉的活動過程,使小朋友觀眾明白,每個人只要作出少少改變及動作,環境都會有所改善。環保絕對不是遙不可及的事,只要有恆心,大家都可以成為自己地球的「小小主人翁」。
 
展覽短片的You Tube連結:
 
 
 
王添強
2025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