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戲劇小玩意如何應對零至八歲兒童的需要之二

文:王添強 15/5/2020

開始上學的意義

三歲孩子喜歡上學,為的不是老師教學的內容,而是為了可以與同伴一起玩耍,與同學相處學習就是幼稚園最寶貴的內容。

遊戲不單是孩子的娛樂,更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橋樑,探索世界正就是孩子一本正經的任務。二至三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強大,喜歡自我冒險,但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在成功與失敗的跌蕩中尋找自己。到了三歲同伴對他們,就變得十分重要。因為他們彼此觀察、互相借鏡及模仿,讓他們的探索範圍增加。合群學習是孩子這個時候的寶庫,與同學之間互相學習,才是上學的真正理由。家長的任務,可能因此有所改變。

三至四歲的需要

用「該怎麼辦呢?」來幫助三至四歲孩子思考。用問題引導思考,等候孩子自行尋找答案,讓他們學習成果更有成就感。推動孩子與人交往,與同學互動,與家長交流,共同進步。適時鼓勵,適時伸手幫助,不單針對自己的孩子,乃是面向孩子身邊的整個群組,容許他們多多嘗試,才是關鍵。

1、戲劇小玩意:剪剪貼貼

家長陪伴幼兒學習使用剪刀,給孩子好些顏色紙,及家長預先剪好一些幾何圖案(三角、正方、長方、長條、圓形等等),鼓勵幼兒用剪刀自行剪裁形狀色紙。家長與孩子共同併貼畫作。家長切記不能直接參與,只從旁鼓勵,孩子使用家長預備好的圖形作啟發,自行完成剪紙,放鬆地練習,克服控制剪刀的小肌肉。這是小朋友練習忍耐力、專注力,自信心的重要行為學習。

當孩子說「我要自己做」時,就答應他,並讓他做到最後。問孩子「你要怎麼做呢?」讓他學著自己解決問題,就算因此工作會比較花更多時間,所花費的時間,對於孩子成長而言,絕對是值得的投資。

2、戲劇小玩意:排隊的東西

讓小朋友從玩具籃上把小玩具一個一個取出,在衛生的地板上排列,排列之後每一件物件都唸出他的名字。等小朋友完成一系列長長的物件接龍,又能唸出當中所有名字的時候,家長就用鼓掌及說話讚揚的方法作出鼓勵,這是一個鼓勵小朋友獨自專注完成事物的過程。

用「要怎麼做呢?」來讓孩子思考負起責任的方法。當孩子哭著說「我不會」時,問孩子「你希望我怎麼做呢?」。千萬不要在孩子考慮放棄的時候,就接受他的放棄,應該鼓勵他用另外一個途徑去完成,目的不在於要讓孩子真正解決問題,而是要讓孩子擁有從另一角度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準備。

3、戲劇小玩意:認聲音、認顏色

媽媽可以在電腦上下載一些有畫面的聲音。之後只給孩子及爸爸用耳朵去聽,通過聽覺猜測增加他們的好奇,之後可以放咉畫面告訴他們答案。經過練習後,不同參加者只聽聲音,進行猜測比賽,猜測聽到什麼不同聲音,看誰猜對最多。目的不在於要孩子猜對多少聲音,只是學習不斷嘗試,不要放棄。爸爸在比賽的身份,只是一種造成緊張氣氛的對手,不是要與孩子真正比賽。可以進一步學習不同顏色的名稱,之後給他不同美術作品的局部畫面,請小朋友在當中認出各種不同的顏色。當然,也可以通過與爸爸比賽的氣氛,建立不放棄的態度。

遇上事情,可以問孩子「這樣啊!然後呢?」讓他們自己思考解決步驟。之後,家長協助整理記錄解決步驟,不經意地與他們重溫。

4、戲劇小玩意:神奇的福袋

家長把多件小玩具放在密封的袋來,請小朋友用手去觸摸,猜測裏面的是什麼東西。首先,是孩子預先看到放入袋內的東西,才用觸摸去猜測每件是什麼。熟練之後,孩子不會看到放入什麼東西,純粹用觸摸猜測每一件物件是什麼。當然也可以通過比賽,來增加遊戲的趣味及氣氛。

通過探索,使小朋友用盡各種感觀能力,去猜測物件,使孩子的左右腦及大小上下腦,有很多協調練習的機會。

四至五歲的需要

三歲至四歲的時候,是小朋友遇上真實困難的時候,他們開始會經歷之後如何解決的過程。到四歲及五歲,學習「邏輯」與「因果」推論的關係。他們就可以進行預設問題答案的思考,例如看到新聞及繪本上,主角需要面對的問題,家長可以問孩子主角之後可以怎麼做呢?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自己看繪本的習慣,多與孩子共同扮演繪本中情節,並且共同發掘不同職業與人物的行為,面對不同問題時的解決辦法。

1、戲劇小玩意:生活扮演

家長可以與小朋友共同進行生活扮演,可以用抽籤或孩子自行選擇的辦法,決定扮演的環境。之後共同製作小道具及服飾,扮演不同的生活片段,例如:超市、醫院等。如孩子只喜歡扮演某一些環境或角色,家長可以改遊戲規則為抽籤,目的是擴闊孩子的生活面貌。

繪本唸故事時,可以停一下,問孩子「接下來該做什麼呢?」,培養孩子的預測能力,讓四至五歲孩子習慣思考。在唸故事時,多注意應用「何時?」「在哪裡?」,通過孩子喜歡猜測答案的階段特質,促使孩子為解決問題,採取實際行動。

2、戲劇小玩意:奇怪的結局

這個時候,幼兒很喜歡知道下一步如何?家長講故事時可以在轉折位置停下來,一起創作新奇、古怪的情節與結局。家長不要介意小朋友的想法是多麼離奇古怪,反而要追問這些古怪事物的下一步。思考下一步,正是這個遊戲的目的,不是擁有完美的答案,乃是有不斷思考,決心解決問題的態度。

當孩子吵著說「買給我」時,跟他討論物品有什麼優點,為何有此需要,並且開始與他們約定一起儲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獲得,並讓他學會忍耐。如果孩子不願意離開公園及遊樂場回家,跟他約好「再玩五次!如五次後不走,多少日期之內,不能再回來玩。」「我們五分鐘後就要走啦!」但語氣必須溫柔而堅定。

3、戲劇小玩意:相同與不同的文字

家長在路邊步行的時候,注意在社區上所有標示的文字,例如:路牌、招牌、廣告等。發現當中不同文字上相同與不同的地方,刻意向孩子指出及說明,例如相同的部首,及相同的發音。英文方面,句子之間有很多相同的與不同的連結,目的是訓練孩子的觀察,分析,及分類判斷的能力。

當家長有更重要工作時候,不要直接拒絕孩子的請求。告訴他「你要媽媽看啊?等我一下,可以嗎?」平時家長回應小朋友的時間,也嘗試學習慢一拍、等一下的小習慣,不要讓小朋友平時生活有馬上靈驗的習慣,但等候時間不要太長,只能是數秒至一分鐘之間,目的不在拖延,只是要養成孩子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有馬上獲得的經驗。有了這些訓練,家長真的面對緊急工作,重要工作的時候,就會減輕不能馬上回應,有機會出現衝突的壓力。

4、戲劇小玩意:提示猜物件

家長通過語言描述,讓孩子猜測圖片中物件是什麼。孩子首先抽出物件圖片卡給家長,家長按照物件的顏色、用途、形狀及分類向小朋友作出提示,給他們猜測圖中物件。之後,可以由家長抽卡,交小朋友用語言提示,讓家長猜測。

猜測是一種很好的遊戲,也是引起思考很好的刺激。如果孩子能嘗試猜測別人的心理與需要,願意站在別人角色,換位思考,增強同理心,孩子的交際能力必然進步。

一個小故事

還記得幼兒時在幼稚園上學,被同學意外推撞,撞向枱角,受傷入院縫了幾針。當時通訊不好,家居沒有電話,學校沒法通知我的媽媽。放學時間,媽媽來到學校,我已經是頭紮紗布,校服滿佈血跡的小朋友。緊張的修女校長,連忙詢問我媽媽是否要追究,媽媽回了一句:那個推人的細佬,應該嚇都嚇死了!問題被完全化解。

我未能完全媽媽的真正用意,猜想她肯定不是不愛我,而當下我已經沒有大礙,就算要追究也只會是多一個孩子受傷,或許這就是媽媽的原因。我一直深信媽媽的決定是對的,作為家長不只要愛自己的孩子,而是應該推己及人,愛這一片的孩子,無論他是否站自己的一邊。因為孩子需要與同代人,彼此共同成長,才能獲得最大力量。學校不是為第一名的孩子而設,也不是為自己的孩子而設,而是為所有孩子而設,因為只有這樣集體成長,才對你的孩子最有利。

 

相關文章/連結

親子戲劇小玩意如何應對零至八歲兒童的需要之一

親子戲劇小玩意如何應對零至八歲兒童的需要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