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劇捕手(一)--兒童劇創作與編劇技巧的啟示

文:王添強 25/2/2021

 

 

經常聽到西方兒童劇作家懇切呼籲,不要為兒童創造甜美而虛假的世界,也不要向他們灌輸苦澀的訓話。兒童戲劇怎樣才能成為孩子認同、明白,並且是小朋友所需要,感動他們的作品呢?尋找兒童投入、喜愛的題目及前提,並且掌握當中技巧的竅門,應該是所有兒童劇編劇及導演,共同關心的事情。

 

「世界兒童劇場日」鼓勵大家尊重孩子欣賞舞台的權利

 

每年三月二十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倡導的「世界兒童劇場日」,我特意找來海內、外朋友,就兒童劇創作的議題,共同「聚眾鬧事」一下,每人發表三、四分鐘片段,加上兒童劇表演實例,共同探索兒童劇編劇的技巧,並分享當中的一些關鍵。首先二月二十七日在我的網上直播講座中,播出大家的想法,再詳盡輯錄成幾篇文章,期望可以於三月二十日前上載,分享兒童戲劇創作的種種。期望大家尊重兒童觀劇權力之餘,讓更多精彩兒童舞台節目可供他們欣賞,並同時感動家長。

 

每年三月二十一日是世界兒童劇場日

 

兒童戲劇與其他舞台表演,在文本創作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矛盾、衝突、高潮、前提、起承轉合,角色人物創造,台詞與格式,基本上可以算是差不多,這些元素一般編劇可能已經認識。所以我們集中討論兒童劇與一般舞台戲劇差別的地方,期望可以深入瞭解兒童劇獨特的地方。使大家更瞭解兒童劇之餘,熱愛兒童,並且樂意參與兒童戲劇創作工作。而不是嘗試創作強迫小朋友接受,麻醉他們心志的幸福假象,消費他們純真的長篇廣告,假裝促進欣賞能力的藝術教育演出,創造未來觀眾的市場策略,及為滿足購票家長需要的橫蠻成人訓話。

 

好的劇本是兒童劇場重要基礎

 

先帶來比利時蝴蝶劇團 Ronny Aelbrecht 的錄影連結,他是當地荷語區著名兒童木偶戲導演與演員。三十多年為孩子創作舞台作品,其中《青蛙王子歷險記(Valentino)》更是歐盟文化大使節目,推廣共融文化,走遍世界各地。第一次欣賞此劇與他相遇,是在1999年布拉格的藝術節上,自此在世界各地都看到其蹤跡。2004年,我作為上海國際木偶總動員藝術節藝術總監,把這節目帶到上海。之後,更改編成廣東話及普通話版本,在香港及內地巡迴。他擁有超凡創造力,每年都有新作面世,創意無限。他十分重視兒童劇劇本的創作,無論由書本開始,或由一個意念起動。尊重兒童態度一直沒有改變,儘管孩子不能反抗,被迫接受跟隨家長觀賞戲劇,但明顯他們是知道作品好壞、優劣。

 

Ronny Aelbrecht 正在演出「廢物也瘋狂」,此劇在香港中、小學巡迴三十多場,很受青少年歡迎

 

比利時 Ronny Aelbrecht 的講話

 

送上另一段,2002年我在西班牙藝術節拍攝的青蛙王子歷險記(Valentino,當年還是用卡式錄影帶拍攝的年代,畫質可能不佳,敬請原諒。當年我們稱 Valentino 青蛙小王子,後來才根據 Valentino 的中文繪本譯名為青蛙王子歷險記,現在內地巡迴的普通話版叫開紅色跑車的小青蛙

 

「青蛙王子歷險記」是歐陸著名種族共融的繪本,曾改編粵語及普通話在香港及內地巡迴

「青蛙王子歷險記」是歐陸著名種族共融的繪本,曾改編粵語及普通話在香港及內地巡迴

 

青蛙小王子演出片段

 

一個感動心靈的扮演遊戲

 

根據多年與他合作與交流,Ronny 經常向我強調,兒童劇本不是寫一個比較低智、幼稚的劇本,也不是寫一個話劇改編給木偶來演出,不是純粹把童話故事搬上舞台,也不是電視綜合節目,或一個主題公園 show。兒童劇本必須寫出一個表演格式及局面,可以讓小朋友觀眾即席投入,從「形式」當中進入表演「內容」,打開孩子「同理心」理解角色心理,通過角色的人格感染,及故事內容的啟發,充分吸引眼球,並且反映他們的心聲。

 

正就是,兒童戲劇行家們所謂建立一套舞台表演的遊戲規則,與孩子共同玩一個感動心靈的扮演遊戲。孩子對自我身份直接參與戲劇現場,從不猶豫,兒童從不當自己是隱形牆後窺探事情的第三者,而是期望可以參與改變故事發展與角色命運的人士,所以兒童劇因其直接參與的觀眾特質,與「前衛劇場」有異曲同工之效,分別只是成人前衛劇場是因為藝術家的堅持而改變,而兒童劇是因為觀眾的參與而產生不同。

 

兒童戲劇文本創作必須在表演形式上已經下功夫

 

十多年前 Ronny 的作品-蔬菜小紅帽,更以蔬菜作為戲偶材料,即席在舞台一面煮湯,一面演劇。劇場現場雙線發展,兩件事情共冶一爐,隱喻明顯。更把味覺、嗅覺帶進劇場,使孩子對故事內容,產生強烈記憶效果。可惜此劇在香港荃灣大會堂演出之時,根據規例不能在劇場分享食物,只有氣味,未能品嘗味道,失去了歐陸時的震撼。原來劇本編寫之初,已經考慮煮湯這個部份,而不是純粹只着眼於小紅帽這個故事與台詞。如何向兒童演好這齣戲,形式是感動兒童的關鍵元素,也是編劇籌謀的重要部份。正如 Ronny 所言,劇本是兒童戲劇的基石。

 

「蔬菜小紅帽」在荃灣大會堂的演出

 

兒童劇本編寫的困難與特別之處

 

兒童劇在各地多稱作 TYATheater for Young Audience),意思是指給 0-18 歲,差異很大的範圍的年輕觀眾,而且包涵各種表演形式的舞台,而非只是兒童話劇或兒童木偶戲。而十八歲之前的年齡段, 0-3 歲,到 3-8 3-10 歲,8-12 歲,12-15 歲到 15-18 歲,每個階段的心理狀態都不同,需要及興趣都不一樣,不是沒有作品可以跨越所有年齡層,但絕不容易。

 

一般劇作家都會針對不同年齡段進行編劇及創作。因為不同年齡段,演出時間長短與節奏不一樣。不同表演類型,專注力時間也不同。因此,兒童劇場,會根據內容應用不同的表演類型,表演藝術類型在兒童劇場一直十分豐富,木偶、皮影、歌舞、形體、多媒體,應有盡有,而針對兒童觀賞專注時間特性,綜合不同類型加入多媒體是近年潮流,以滿足當代孩子善變及高科技的生活習慣。

 

「序幕」的編排在兒童劇至關重要

 

八、九十年代,開始進行兒童戲劇創作,經驗並不足夠的時候,經常會遇上一兩個孩子在節目開場不久就要「扭計」離場,其他大部分觀眾又完全沒事,可以順利興奮地欣賞下去,問題在那裡呢?於是探索如何建構序幕,讓每一個孩子都樂意留下來,成為當時出訪各地學習兒童劇的重要探索元素。第一個學到的概念,是戲劇序幕的作用及意義。這部分就是預備孩子從現實世界進入戲劇奇幻空間的心情。近年港、台及內地兒童戲劇創作者,已經知道,戲劇開場前加入暖身活動,十分重要。所以很喜歡在開場前與孩子玩遊戲,使小朋友消除緊張,放鬆心情。但有時會因概念誤差而著墨過重,孩子觀眾從頭到尾,在劇場沒法安靜欣賞戲劇的情況。

 

所以序幕在兒童劇,不是獨立的遊戲活動,不是戲劇文本結構中角色及環境介紹部份,而是使觀眾取得與戲劇內容思想聯繫的切入過程,建立觀眾欣賞故事的規律與預備,為戲劇發展帶來開啟「喻象」(隱喻)的鎖匙,把懸疑及需要想像力才能理解的隱喻訊息,堅持帶到結尾。因為成人已經建立邏輯推理能力,但孩子還未完備,戲劇帶給他們的一切,可能都是全新事物,要他們充分認同及受感染,而非只是知道是什麼就可以,隱喻及其開啟的鎖匙就變得十分重要。

 

希望與創意如風一樣捉不到,看不見,但存在

 

以「風箏男孩」一劇與大家分享「序幕」的元素。世上有很多事物看不見,捉不到,但確實存在,正如愛、正義與創意。風正是不易捉摸的自然界東西,彷彿創造力與希望。人捕捉不到風,但可以乘風前行,而風箏正是駕馭「風」存在的證明,如果能親身製作,就能夠具體地展示人可以通過雙手捕捉風的存在。我們不能控制風,但如果好好預備捉摸到風的物件,捕捉到風極有可能再不是癡心妄想。要通過戲劇藝術而非科學實驗,讓孩子深刻體會,又能成為隱喻,風箏是好媒介,但香港不似印度有「風箏節」,不像台灣有「放天燈」傳統,戲劇應該如何開始。

 

「風箏男孩」劇照

 

如果能回到一個,孩子剛放棄天台放風箏的日子,生活可以選擇其他「飛行」機械玩具的時期,講爸爸與孩子面對科技的衝突,回歸純樸,共同親手製造風箏的歲月,淡淡然的矛盾背景就形成。這個新舊交換的日子,對香港而言,應該就是七、八十年代,就是戲劇首演時小朋友家長孩童的時候,所以這個選擇就有雙重意義。認定八十年代是黃金歲月,對家長很懷念,但不能說服孩子同意對他們有意義,反而可能建立彼此之間的隔膜鴻溝,所以引入八十年代的動作就變得重要。

 

八十年代的象徵物,就是隱喻密碼的鎖匙

 

「隨身聽錄音機」可以一邊走路一邊聽音樂,加上卡式錄音帶,使流行歌曲普及化,成為八十年代年輕人自由解放的象徵,是此劇的切入點。對於一出生已經有智能手機,可以任意聽歌,同時看映像,玩遊戲的小朋友,並不容易瞭解。所以劇本需要通過序幕,引起大家對這些古老事物的好奇,通過錄音帶自然地穿越,回到八十年代,投入爸爸與孩子想飛的故事,引起他們討論。再通過他們風箏製作,學習隨風飄浮放風箏的技巧小節,進行劇情發展。親子共同享受在天空漫遊的自由想像,當然還要加入遇上強風、暴風的驚險場面。

 

平淡中引起孩子對「風」,那看不見,捉不到,但確實存在的好奇。八十年代歌詞「風箏遇上風…」就是隱喻的門鎖,而卡式帶就是鎖匙。卡式帶通過隨身聽錄音機以線把歌曲傳到耳朵。努力不能駕馭風,卡式帶沒有聲音,需要線來傳送,風箏也一樣需要「線」。人不能直接控制風,但可以努力製造風箏去乘風。親情如風一樣,看不見,捉不到,不是努力的必然回報,但共同努力去克服困難,造風箏、放風箏,就可以擦出親情的火花。

 

風箏男孩演出片段(一)

 

平淡生活是否沒有戲劇?

 

剛才與大家談及平淡中引發戲劇,其實小朋友沒有過去與將來,只有這一刻。當下一刻平淡的生活,就是兒童的一切。日常生活才是兒童的真實世界,其實他們不會每天都面對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們的矛盾,可能只是製作風箏時的困難,等待放風箏日子出現的枯燥,面對失去風箏的傷感,與風搏鬥,共同勝過暴風的驚險遭遇高潮。「風箏男孩」的情緒起伏升跌,也只不過要與爸爸合作,克服困難共同製作風箏,及合力駕馭「風」的矛盾與滿足感。生活的簡單接觸,可能就是兒童人際關係實踐的寶貴經驗。

 

風箏男孩 演出片段(二)

 

兒童劇場可以增加孩子生活經驗與趣味,通過戲劇提供的經驗使孩子更適應生活、熱愛生活。當然兒童劇要在平淡中隱藏比喻、象徵元素,引發兒童聯想,平淡事情才能完全不一樣。從平淡生活引發矛盾、衝突,刺激思考與回憶,每每反而是引發孩子的疑問及認同。平淡生活,對孩子可能已經是波濤洶湧的驚險樂園。平淡生活題材,在兒童劇場可能是常態。不能引起孩子觀劇後主動與家長談論,家長就會以為孩子並不明白,要消除家長對戲劇作用的懷疑,最佳方法是引起孩子對戲劇話題,主動提出回應,平淡生活可能是最佳選擇。

 

如何建構觀眾的多角度投入視點?

 

多角度投入視點,就是故事中有多於一個人物,能引發不同年齡段與性格的小朋友,分別投入不同角色,去跟隨他們去應對劇情發展。兒童觀眾喜愛各取所需的投入角色,而不同年齡需要不一樣。由觀眾自行選擇角色,通過同理心體驗角色心理,通過角色心理感染他們。兒童需要直接投入角色,跟隨角色腳蹤去經驗戲劇歷程,而非旁觀別人的苦與樂。兒童劇更經常提供多個一個角色,讓不同取向的孩子選擇,面對問題,角色不同選擇,可以提供他們多元思考空間,角色的交集與分歧,所產生的矛盾,可以讓孩子更加理性。忠奸分明、生死對決的二元對立情節,已不合時宜。

 

立體的角色十分重要

 

兒童劇不要再創作純粹好人與壞人的平面人物,舞台不要塑造純良而帶點白癡的孩子去討好孩子及家長。生活中,大家不要恥笑小孩子遲緩,其實他們正在思考,舞台的角色需要真實行動,未認識的事情都必定猶豫不決,才能表現出他們是有血有肉的兒童。兒童劇「狐狸孵蛋」中,找到一顆天鵝蛋的狐狸,夢想孵出小天鵝可以飽嘗天鵝肉。結果孵化過程日久生情,狐狸爸爸與天鵝兒子,天敵變成親人。爸爸為了愛必須要趕天鵝南遷,因為天鵝沒有抵禦寒冬能力。作為候鳥,飛行技巧很重要,狐狸沒有這種本事,狐狸爸爸必須忍心把天鵝孩子趕出家門。

 

「狐狸孵蛋」劇照

 

狐狸孵蛋演出片段

 

對兒童視作一個獨立個體來尊重

 

兒童劇當中沒有動物角色,全部都是兒童的化身,狐狸對天鵝出生充滿迷茫,天鵝嬰兒對前面出現的物種沒有懷疑,一口咬定就是媽媽。兒童戲劇中,沒有狐狸爸爸也沒有天鵝孩子,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孩子化身,只是給不同性格的孩子假裝進入不同角色之中,又或者是一個觀眾同時進入兩個角色之中,自己心中的爸爸,與自己心中的孩子在故事中告別,等待孩子回來的內心煎熬。因為兒童戲劇,可以深刻的情感,體驗父子情,嬰幼兒也一樣可以討論天敵是否可以互相擁有感情。介紹一位內地媽媽觀眾小歲,當年她是廣州第一批觀眾,觀賞普通話版本的「狐狸孵蛋」。由於我們習慣以粵語創作,所以狐狸孵蛋普通話版本的確沒有香港演出傳神。

 

深圳觀眾媽媽小歲的講話

 

觀眾全知事情而角色的不知道,成為角色矛盾以外的衝突,作為觀眾大家都不想他們父子分離,觀眾的悲傷,正正是他們感到無法改變現實的無力感,這就是無論在香港或內地演出的時候,每到這一刻父子分離,就必有兒童或家長大聲呼籲不要離開,並且失聲痛哭。這種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悲痛,傷心痛哭於父子之間的感情沉澱,就會產生生命的昇華,把感情轉化到自己家長身上。所以兒童劇自百年前開始流行以來,都是重要的前衛及嚴肅藝術作品,不單是娛樂,不單是票房推廣活動,更是年輕生命的歷練場所。

 

兒童劇編劇就是生命啟蒙的捕手

 

捕手( Catcher)是棒球或壘球比賽中,負責接住投手未能被對方撃球手撃著的投球, 指導投手投擲出什麼的球,才不易被擊球手擊打上壘,並配球給不同的壘手捕獵已經上壘的對方擊球手,指揮場內守備球員的位置,預防進攻者的盜壘行動,同時鎮守本壘,阻止對方球員偷襲得分。減少對方得分,因此使自己團隊獲勝,有「場上的教練」之稱。捕手不只是教練,也不單純是球員,他是兩者巧妙的混合體。足球強調球員有閱讀比賽能力,兒童劇就需要編劇有預測閱讀劇場整體的能力,正如捕手一樣,他不只是寫出一套對話,乃是向大家寫出一串行動及一個格局。

 

牛年新開始,嘗試以文字耕耘,結合錄影片段,更好與大家分享舞台表演,通過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我們才可以有這個機會與一眾海內、外朋友分享兒童劇藝。這篇先以兒童劇「序幕」、「平淡生活內容」及「立體角色」對創作的重要作起點。下一篇與大家分享「象徵」與「比喻」的重要性,「實、虛與喻象」的運用,及「嚴肅、戰爭、艱澀題目」如何表達的探索。

 

 

 

相關文章/連結

 兒童劇捕手(二)--兒童劇創作與編劇技巧的啟示

 兒童劇捕手(三)--兒童劇創作與編劇技巧的啟示

 兒童劇捕手(四)--兒童劇創作與編劇技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