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戲劇創作的原料庫之四

文:王添強 8/6/2020

兒童的繪本也可能被禁

深受兒童歡迎的繪本,原來歷史上都有試過被強權禁制的經歷,而且當權者還打著愛人民的藉口。這個繪本就是近年被搬上動畫大電影的「愛花的牛」,1936年出版的 The Story of Ferdinand ,由美國作者曼羅.里夫(Munro Leaf)所寫、羅伯特.勞森(Robert Lawson)所繪,一本被禁,被「納粹」列為焚書名單的繪本。原來宣揚「反戰、反鬥爭、和平主義」也有朝被禁,「不英雄」與「和平、理性、非暴力」可能也是一種禁忌及罪行,走在前衛「講和平」的思想,可能也是極權下一種罪行。
故事講述西班牙農村上的小公牛們都互相頂撞、胡亂跑跳,希望成為健壯、兇猛的鬥牛,只有我們的主人翁小公牛費廸南不一樣。牠喜歡花香、喜歡坐在橡樹蔭下欣賞大自然的美妙。費迪南被一隻大黃蜂追逐,嚇得狂衝猛撞,誤被選中成為英勇的鬥牛,遠赴馬德里。鬥牛場上的費廸南慢條斯里坐下,好好享受花香的表現,氣壞了英勇的鬥牛士,也使民眾大失所望。最終,被送回老家,平靜生活,安享晚年。因為和平的生活態度,所以費迪南才能與致愛家人,可以安全地享受人生。

曼羅‧里夫幽默有趣、引人入勝,精彩反戰內容的故事,只花了四十分鐘就完成,但繪畫的羅伯特‧勞森則花了幾個月時間進行資料蒐集,西班牙建築風貌,鬥牛士服裝以至公牛的掃描,進行深入研究。這一本作品一出版就暢銷,賣出二十萬冊,寫實又誇張的表現,加上黑白風格化的筆風,幾十年來感動無數大人與孩子。 羅伯特‧勞森並不輕看小朋友,願意傾力把所知、所想用圖畫向孩子宣講,期望他們從隱喻尋找自己的價值。

風趣幽默、情節起承轉合豐富的繪本很合改編戲劇

「繪本」是印刷技術改善的成果,發生在套色(印上幾次不同顏色)技巧日飛猛進的二十世紀的日子,後來更發展到全彩色印刷的歲月。由於彩色故事書,市場豐厚利益,加上「小熊維尼」及「長襪子皮皮」等,漫畫式插圖兒童書的成功,慢慢衍生一種以文字及圖畫互相補充講故事的印刷品。圖畫不再是文字的裝飾與插圖,而是給孩子半懂不懂下,在家長講述之間,從圖畫中尋找遺留細節的新閱讀風氣。通過想像力讓比較年幼的小朋友,利用書本上的文字與圖畫自行理解故事。由於文字與圖畫是分別屬於左右兩腦不同的功能,所以成長心理學家相信當中有利兩腦協調的發生。

改編繪本故事作為舞台戲劇,情節豐富,曲折跌墮,角色可愛,風趣抵死的自然是首選。其中羅傑‧杜佛辛著作的「傻鵝皮杜尼」是很好例子。傻氣的皮杜妮,有天撿到一本書,曾想起農場主人教訓兒子說:「有書又愛書的人,就有智慧」。於是,小皮便把書當寶,書夾在翅膀下到去那裡都帶著它。她感到越來越驕傲,脖子拉得越來越長。其他動物覺得她可能已經變聰明,任何問題都請教她。可惜問題沒有解決,悲傷接連發生,最糟的是,她把寫著「鞭炮:危險」的盒子說成是「糖果」,害得動物們紛紛受傷。皮杜妮總結了教訓,只把書夾在翅膀下是不夠的,還得把它裝進腦袋裡才行。


《傻鵝皮杜尼》(港版:傻鵝小皮)

《傻鵝皮杜尼》(港版:傻鵝小皮)

皮杜妮把脖子拉長,嚴肅又認真的模樣,著實大人與小朋友覺得很好笑。小皮幫大家解決問題的辦法,那種「胡說八道」隨便亂說的言論。回顧一下今天社會,不也曾有類似的景象嗎?從衛生到教育,從蒸口罩到撕過期BNO,這些使人噴飯的言行,幾乎每日見報。這些諷刺劇情,總能讓正襟危坐的讀者與觀眾,帶來情緒舒緩與宣洩的娛樂。這種作品最合藝術與娛樂兒童戲劇市場口味,現在的問題只在我們是否獲得改編版權方面,由於繪本都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著作,作者一般都未離世超過五十年,加上改編繪本上舞台有市有價,所以我們獲版權進行改編不易,所以學習當中的手法重新創作舞台作品,則比較實在。


《傻鵝皮杜尼》(港版:傻鵝小皮)

《傻鵝皮杜尼》(港版:傻鵝小皮)

以圖畫為重心的繪本

繪本使人着迷的地方,正因為它是以語言及圖畫所組成的閱讀圖書,兩者缺一不可,孩子通過文字的猜想,精彩圖畫的吸引與提示,在家長講故事之間,找到自己的樂趣,圖畫又特別吸引兒童。講到色彩及畫面都能說故事,必須提及一位人士-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以他的「小黃和小藍」作例子,色塊在他的手裡,變成活生生、充滿感情的角色。他以簡單的線條搭配美麗色彩,製造出戲劇化的視覺效果,加上他深入淺出的說故事技巧,成為繪本的奇妙風景。

小藍與小黃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他們相遇的時候,開心極了,他們抱在一起,沒想到竟然變成「綠」色了!他們一起遊玩,玩累了就回家,爸爸媽媽再也認不出來,他們傷心地哭了,流出了大滴的藍眼淚和黃眼淚,小藍和小黃去了那裡呢? 這則故事簡單卻寓意深遠,以藍色和黃色象徵兩個獨立的個體,混色現象則巧妙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隱喻與不同的人相處時,可以產生新的現象。顏色融合時產生新的效果,回到自己時,原有的色彩不變,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我肯定,而以此與人交往,合作合群的經驗。

這書出自一次偶然的靈感,1959年的一天,他順手拿來一本雜誌,胡亂從雜誌撕下藍色、黃色和綠色大大小小圓形碎片,「這是小藍。」打開話題向孫子講故事,賦予色塊全新的生命,也成了《小藍和小黃》著名的開場白。李歐.李奧尼1910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兒時在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中長大,小時候喜歡附近的美術館臨摹繪畫。29歲時移民美國,成為繪畫、雕刻、平面設計的美術通才,曾職美國雜誌及廣告公司設計師,1955年更當選「年度最佳藝術總監」,成為廣告界與繪本的紅人。他的系列繪本「田鼠阿佛(Frederick)」,那一套撕紙風格的作品,也一樣大受歡迎,影響了繪本界的畫風發展。如果你有美術天份,請你也為孩子創作故事,不用刻意,只要像李歐一樣偶然便可。

講到圖畫可以説故事的精品,一定要提及維吉尼亞‧李‧巴頓 (Virginia Lee Burton )創作及繪圖,出版於1942年的繪本「小房子」(The Little House )。故事講一間鄉間小房子,蓋得非常堅固,日出日落,都能欣賞美麗風光,月色、晨星。春天,知更鳥從南方飛回,蘋果樹開花,小孩在嬉水。夏天,蘋果變紅,小雛菊長滿田野,小孩在池裡暢泳。秋天,蘋果收成,遍地金黃,早晚開始很冷。冬天,蘋果只留下樹幹仿似一個老人,遍地白雪,日短夜長。

過了很久,一條馬路建成,接著汽車越來越多,小商店、加油站,小房子變成了城市的一部份。高樓越來越多,地震般的地下鐵路,滿佈灰塵。這一刻,小房子中午才看到陽光,晚上看不到月亮,更看不見星晨。小房子不喜歡城市,它懷念小雛菊,蘋果樹,但這刻又髒又舊,被高樓大廈重重包圍。

維吉尼亞‧李‧巴頓始終遵循「兒童書是為兒童」的原則,作品中圖書與文字同樣重要,互相配搭,很多細節內容要靠讀者在圖畫中自己品味。只要讀者多看便能多得著,正合乎兒童閱讀習慣,孩子就會不斷重看自己喜歡的圖書。小房子圖畫中包含很多精彩的細節部份,使孩子每次重看,都會有新發現。有人以為這是一本為家長,為環保意念而作的書。不過,從作者過去的著作態度,應該不是,他絕不低估孩子。孩子只是由於語文表達能力不足,所以才未必能完整地用口語表達出來,但不代表他們沒有體會。

今天,香港人談論的課題,都有城市急速膨脹的憂鬱,感慨惜日生活光景已經消失與淡忘。原來懷念過去生活光景的作品,已存在兒童繪本六十多年了。過去的生活,不就是美好的,但不知原因,永遠使人懷念。要改編這些圖畫為主軸的繪本搬上舞台,必須要加點功夫。自從「沙畫」受歡迎之後,兒童戲劇舞台以攝影機,現場投放的表演越來越多,恍惚一個現場移動物件講故事的動畫,吸引孩子之餘,更能有效改編那些以圖畫為主的繪本。

引導孩子成長的不同繪本題材

孫晴峰著,龐雅文繪的「狐狸孵蛋」,是華人繪本作品。故事講狐狸很肚餓,到處找東西吃。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大鴨蛋,正想一口咬下去,腦海浮起一個聲音:你想吃鴨蛋,還是肥嘟嘟的小鴨子呢?狐狸決定忍住飢餓,把蛋孵出來,可是他又不是母鴨,不知要用什麼辦法孵蛋?孵蛋時又會遇到什麼困難? 孵出之後又如何呢?孫晴峰充滿顛覆趣味的繪本,改寫了傳統童話及寓言中,狐狸狡猾貪婪的樣板性格,是讓年幼學生討論親子關係,很好的生命教育題材。當然繪本講述人類與大自然關係,人類自己身份迷茫的作品「森林大熊」。


《狐狸孵蛋》

約克史坦那著作、約克米勒繪畫的「森林大熊」,故事發生在一隻森林的大熊身上,當牠從冬眠中醒來,走出溫暖的洞穴,竟然發現自己熟悉的森林,已經完全被工廠所取代,同伴不是在動物園生活,就是在馬戲團表演。大熊對自己究竟是誰,都出現不知道的迷思。於是,他乖乖接受人類的擺佈,加入工廠,過著上下班,操作機械的工人。直至隔年,又到了冬眠季節,天性使然恢復自我,回歸本來的生活。


《森林大熊》(港版:我是大熊)

這是一本看似簡單,但卻寓意深遠,透過森林大熊對自己身份的迷茫,探討你自己是誰的故事。大熊正是大家今天的寫照,你知道自己屬於那兒嗎?從別人的眼光中的〝你〞,和你自己認為真的的〝你〞,一樣嗎?今天這種迷茫應該困擾著我們大部分年輕人。繪本不是淺白簡單的「公仔書」,當中有很多難於啟齒的題材,死亡與愛是繪本常有的題材。

克萊兒‧克雷芒著作,卡曼‧索列‧凡得瑞繪畫的「我想要愛」,講述爸爸離家,媽媽離世的小熊吉米,看到山羊媽媽舔著小山羊時,心中真的想哭,他相信他需要「愛」。他決定戴着爸爸留給的帽子去尋找「愛」。吉米從老鷹爪邊拯救了山撥鼠婆婆,婆婆把吉米當成小孫子,用幸福教會他被愛的感覺。一天,婆婆躺下沒有再起來。日子過去,睡夢中吉米發現旁邊多了一隻向他取暖的小兔,吉米按婆婆的方法照護及教導小兔,吉米明白愛人的幸福。小兔子長大離開,吉米再一次回到寂寞的世界。吉米很想要「愛」,就在這一刻動物們遇上危險,吉米如何是好呢?


《我想要愛》

香港的父母大部份都避免與孩子分享離異、死亡的事情,可惜幸運又不一定如願,意外與悲劇的發生有時無可避免。現代生活緊張,接受父母離異的確不易,祖父母的離世更是孩子最痛,

朋友移民升學出國,恍惚是我們孩子未來一段時間必經的生活經歷。 死亡題材繪本還有,馬克斯‧費爾斯 ( Max Velthuijs )著作的「鳥兒在唱歌」 ( Frog and the Bird song ),小青蛙發現了一隻黑鳥有點不對勁,小貓及小鴨來了,不知小鳥是病了還是發生意外。野兔加入行列,指著藍天說:「黑鳥已經死了。」野兔建議大家把牠埋葬,感謝黑鳥一生用優美歌聲服務大家。小動物回程時,青蛙突然跑到前頭並要與大家一起玩抓人遊戲,聽到另一隻黑鳥在樹上歌唱。情緒因紀念、遊戲獲得舒緩,循環不息的生命,才充滿希望。

故事隱喻的作用,是透過讀者自己的同理心,投射在角色身上,自行在角色的情緒及態度,找到自己的慰藉。孩子在悲傷故事中領悟到角色「忍耐」及「勇敢」的表現,加上親子共讀時,父母在旁「安慰」,孩子從悲傷中得到「治療」 及「舒緩」,「堅強」的抗逆心理質素隨之而建立,這正是悲劇故事的意義。兒童戲劇工作者是否預備好,與大家分享豐富的情感呢?

改變我一生的繪本

羅伯‧馬休(Robert Munsch) 著作,麥可‧馬奇克(Michael Martchenko) 繪畫的繪本「爸爸不見了」,風趣、幽默的文字,把一個非常鮮有的狀況及課題帶給孩子,借“夢遊"把孩子愛護親人之情表露無為。故事發展處處表露出孩子對爸爸的擔心及關愛。首先,小傑擔心爸爸睡在冰箱頂上會掉下來。接著,小傑又擔心他會在浴室撞到頭,之後又轉到冰冷的車頂,最嚴重的是爸爸竟在華氏零下 50 度跑到屋外。這本書原名就是「零下 50 度」(50 Below Zero)。此書一套多本,全部都是問題社會下,快樂及好好生活的兒童故事。這套書改變了我兒童戲劇創作的路線,趨向以關懷社會為主的風格。

小傑為了爸爸不會變成冰塊,下定決心要出去尋找他。書的封面正就是小傑面向室外,看到雪地上爸爸長長的腳印。小傑不是盲目的勇者,他決定拯救爸爸,但不會讓自己凍傷,作者用風趣的文字說,小傑穿戴了三件連帽衫、三件太空衣、兩雙毛手套,兩雙長靴子。圖書帶領我們看到雪地的月色中,樹木旁、烏鴉下,一個穿得仿似太空人漲漲的小傑,還有單薄得可憐的爸爸,兩個長長的身影,一幅相影成趣的幽默畫面。黑白灰藍的色彩下,一個孩子要在零下 50 度的雪地去拯救爸爸,原先應該是一個悲慘的景況,但包裹自己像“機器人" 般的小傑,加上那些掛在樹上,帶有好奇而滑稽眼光的烏鴉,視線的怪異,使讀者哭笑不得,悲傷成為了笑點。

還記得九十年代自己在“天地圖書" 第一次看到此書的畫面時,幾乎有“噴飯"的感覺,一轉眼間在現場淚水就奔流而下。十多年來,這個感覺一點也沒有淡忘。後來女兒在小學被同學欺凌,依靠的力量原來也是這一套書的安慰。小傑呀、小傑,如果香港每一個孩子都有你的勇氣,又或許香港每一個爸爸都有你的勇氣,應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當然,我們還要有小傑拯救爸爸的決心,加上保護自己的能力與方法,把冰條一樣的爸爸拖拉回家。這些知識、態度、技能,正是教育的真正價值。可惜,我們的教育鼓勵大家追求一種一試定生死的狀態,欺騙大家成績好,就能平步青雲的「功名主義」價值觀。你想孩子成為小傑,還是「好打得」的小月娥呢?

改編版權困難重重,吸取養分十分重要

繪本世界豐富多姿,題材多樣,當中很多都適合改編搬上舞台,但由於目前市場上普遍認定繪本是生財工具,改編屬「海鮮價」沒有標準,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當年高價,用過百萬從新疆少年兒童出版社手中奪取 Stan and Jan Berenstain 的「貝貝熊」繪本系列版權的商業行為,已經告訴我們繪本改編版權在華語地區凶險非常,大家必須小心,現在大家可以做的事,就是與新進繪本作家在未成名之前取得合作。或許,我們只是通過繪本,建立巨大的原料庫,方便擁有意念,自行進行兒童戲劇的創作。

最後介紹一位台灣繪本新銳女作家李憶婷作為結束。她從小愛畫畫,偶然機會看到了一本「Play Pen:New Children’s Book Illustration」中譯《童書插畫新世界》,壓抑不住心底的插畫狂熱,決定到英國劍橋藝術學院去學習童書插畫課程。她剛開始到英國唸書時由於非科班出身,所以很艱苦。但當她看到同學們都有著一顆相同理念,激勵她完成任務。2013年英國Hogs Back Books出版社終於發行她的「Mr. White」,夢想成真。

創作繪本與創作兒童戲劇一樣,從其他童話、兒童小說、奇幻文學、動漫、繪本中吸引養分,只要你願意,相信李憶婷的成功一定可以在大家身上出現,為了我們的孩子,老師、家長及藝術家們,你們準備好沒有呀?下一篇,與大家分享我們私藏原料庫,從兩歲到十二歲的「兒童心理成長與能力的認知」內容。希望對大家建立自己的「兒童戲劇創作的原料庫」帶來一點幫助。

 

相關文章/連結

兒童戲劇創作的原料庫之一(口述童話到蒐集童話)

兒童戲劇創作的原料庫之二(寫實兒童小說)

兒童戲劇創作的原料庫之三(童話小說到奇幻文學)

兒童戲劇創作的原料庫之五(兩歲到六歲孩子心理發展的概念與階段)

兒童戲劇創作的原料庫之六(六歲到九歲孩子心理發展的概念與階段)

兒童戲劇創作的原料庫之七(九至十二歲孩子心理發展的概念與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