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琴海岸上燦爛的陽光 (土耳其伊斯密爾藝術節)

愛琴海岸的藝術節

經伊斯坦堡轉機到達愛琴海岸的伊茲密爾 Izmir ,參加當地第十三屆國際戲偶藝術節開幕活動。愛琴海岸的天氣變化萬千,到達當天風浪很大,跟去年藝術節期間平靜如鏡的海面,截然不同。
今年藝術節如常般精彩熱鬧,由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十七日,來自韓國、加拿大、巴西、挪威、波蘭、德國等28個國家,43個藝團共45台節目,演出近二百場。
伊茲密爾市人口二百五十萬,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港口,如果首都是北京,伊斯坦堡是上海,伊茲密爾就是廣州與深圳的混合體,是一個國際化的大城市。城市海岸朝向西邊,所以是世界著名觀賞日落勝地。

   

獲得社會廣泛支持的開幕典禮
二月二十八日晚開幕典禮,請來意大利 Teatri 35 劇團進行一個「定格畫面」劇場,「凝固的名畫」(Tableaux Vivants ),用「卡拉瓦喬」的名畫作根據,配上現場古典音樂及歌曲清唱,在觀眾面前,一幕一幕把名畫畫面由零開始,由演員套上不同顏色的布(主要是紅、白、黑)及一些小道具,把畫面在舞台重現出來。
參與開幕儀式的九百多人,除了近一百多位來自全世界參與藝術節的藝術家及各地藝術總監外,其他都是當地的贊助商及支持者。由公司,商店到大學,到中小學,到政府部門,大家都十分欣賞及支持藝術節對社會的貢獻。
土耳其 Izmir 的藝術節總監 Selcuk Dincer 是個很有遠見的人,愛自己國家,每樣利益都不只着眼於自己藝術節,而是考慮到社會的發展需要,所以為什麼一個戲偶藝術節可以有二百多贊助商,得到政府高度支持但不需要政府一毛錢,有充足經費可以完全自由地以文化、藝術、教育服務社會。
開幕期間我很榮幸接受當地電視台訪問,代表兩岸眾多藝術家為 Izmir 藝術節帶來祝福與感言。今屆藝術節就有兩岸三地藝術朋友走在一起,與各國友好藝術家們言談興奮,交流藝術心得。
   


今年有四天工作坊的任務因此觀戲減少
今年 Izmir 的行程,由於我有教育戲偶四天工作坊,所以在看劇的機會少了。二月二十八日開幕當天早上以愛沙尼亞 Theatre Projekt 的「北極熊」( Umka is a Polar Bear Cub )打開藝術節演出活動序幕。故事講愛斯基摩人與北極熊原先各自生活,因為生存需要使彼此交雜在一起。各自害怕對方都不想走得太過接近,直到一個小孩與一隻北極熊相遇在浮冰上,合力逃出殺人鯨的咀巴,渡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歷險。在共同敵人的前面,建立了共生共存的友誼。一個充滿舞蹈感的作品,簡單中講述深刻的道理。
之後下午看保加利亞 Burgas State Puppet Theatre 的布袋偶「美味人生」( How Delicious )講年輕人想成廚師,原來美食存在的價值是能滿足食客的心理需要,而非什麼烹飪技術。

   

 
三月一日工作坊正式開始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在 EGE 大學教育學院,從三月一日至四日主領四天,每天六個小時工作坊,參與都是藝術教育主修的當地大學生。
今次,任務是要協助當地藝術教育圈子與藝術節建立「教育戲偶教練員」團隊,使戲偶應用在當地學校教學有全面發展基礎。
從剪紙面具偶、紙袋開口偶、襪子偶到公仔箱劇場,重點是要深入培訓他們如何跟學生在課室進行 Tell 、Ask 、Talk、Teach 、Playing 的教學技巧。
每一隻戲偶及表演舞台,都是準老師們現場即興構思。這裡的教育學院學生,精靈成熟,一點就明白。
土耳其公立小學到大學全部免費,當然也有付錢的私立學校。到大學生階段,如何中途離開或不能畢業,學生就得付學費,所以讀成書免費,讀書不成則需付錢,以鼓勵努力學習。

              


工作坊第一天晚上來了精彩「人生」演出
三月一日晚,西班牙 Javier Aranda Company 劇團,帶來獨角偶戲「人生」(Life ),使疲倦的身心靈全面復甦起來。故事講人成長自立,爸媽們要接受年輕人終於會高飛離開。故事簡單而感動,故事原來可以很平凡。舞台上不在故事有多麼的精彩,而是演繹的方法有多麼吸引,其實人生也應如此!一個演員兩個拳頭演活了多個木偶的頭,一個人演出多角,每個角色從年輕到老邁,表演盡顯光芒。
表演在土耳其 Izmir 藝術節主場地,三百座位的文化公園劇場裡進行,除了演出,劇場大堂還有去年的精彩圖片展覽,大家可以看看去年節目盛況。
    


拾起回憶的方塊
二日晚上,帶著疲憊的身軀欣賞了沒語言的法國 Cie Spectabilis 劇團改編自繪本的作品「方塊小屋」( The House of  small Cubes ),故事講大地的水位越來越升高,人人都在自己的屋子上加建一個小方塊樓層,方塊越疊越高。孤獨老人一不小心把過世夫人的照片掉到水底裏,於是他潛到深海裏尋找,看到之前壓在小方塊下便的小屋,每潛下一層就勾起不同的的回憶,回想起與太太談戀愛,養育小孩的快樂時光,人生的畫面一一再現。原來埋在海裹深處的小屋,就是人深埋回憶的象徵。沒有語言可用,原來是很了得的手段。用動作、聲音、戲偶、光影,把一生的浪漫片段展現出來,把片段交由觀眾用想像力自行剪接而成。因為觀眾需要用想像來欣賞,所以包括小朋友在內的觀眾也因此變得很專注,內容也很深刻。演出同步,自己腦海也泛起回憶的波浪,或許這是表演的目標,這些故事中的回憶對兒童而言只是一個浪漫景象,而成人方面正是刺激他們反射出自己的回憶,激發出畫面外的另一番滋味。

      


女版獨角戲「歡喜」

三日旁晚,欣賞了土耳其本土女子獨角戲 Buygu Bayar Ekren 的「歡喜」(Joy ),女主角夢想找到終身伴侶,在夢境中不知如何創作出一個理想愛人,可惜好夢很快蘇醒。怎知道原來夢境可以成真,英俊男士真的出現在面前,一舞定情,白頭偕老。一個人又演女士,又操控表演那俊超男子的木偶。木偶由手掌般大小一步步變化成真人一樣,舞台不在故事的艱深,在於用偶戲表演故事的精彩。高度的技巧,使人動容的人偶舞蹈,或許正展示土耳其戲偶藝術的水平。
四日晚與總監 Selcuk Dincer 開會,就2020年與藝術節更大的合作計劃,作好準備。

    


工作任務與學習機會
今次藝術節,明日藝術教育機構有機會獲香港民政事務局及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同時有演出及主領工作坊的任務。三月五日、六日上下午是我們在當地演出「紙船」的日子,難得機會五日上午有機會參觀美國大學教授 Sarah Brown 面具表演工作坊的第五天「展演」,機不可失,借我今次只負責一至四日工作坊,演出沒有任務,所以毅然決定參與,因為只有一次機會。Sarah 的五個半天「面具工作坊」十分專業,引導學生如何運用身體配合「面具」,無論是沒有語言的全面具,及有語言的半面具,學生在四天的練習中已經掌握。第五天 Sarah 老師基本上帶領大家從頭到尾,高速地把所有練習即興在觀眾面前再重復一遍。首先是集體「定格」,之後是不帶情緒的面具動作,再一步是面具下角色、際遇與情緒的加入。再到二人以至多人意外相遇或約定情況,例如:房間中有很多盒子,角色即興意外相遇;約定誰是強勢、誰是弱勢的相遇。使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工作坊的翻譯義工,正是三日晚上獨角戲的土耳其女演員 Duygu ,她希望可以借翻譯邊學習,邊服務,互相合作與交流,或許正就是藝術節的最高境界。

         

「紙船」演出

     


土耳其也是皮影古國
Karagoz 是傳統土耳其皮影戲 。今次藝術節也請來多個土耳其傳統皮影劇團,因為我們在當地日期有限,所以只能看 Karagoz Evi 劇團的 Witch 「巫師」,巫師把俊男美女,變成了牛頭馬面,看看他們是否還是鐘情對方,笑看世人的愛情觀。
土耳其傳統皮影以說故事引入,一人扮演所有角色,通過皮影轉換角色的便捷,風趣幽默搞笑的台詞與行為,諷刺社會、諷刺人生。或許,當中國的皮影還未走上模仿戲曲之前也應該是這個模樣。這個表演手法,也可能是我們把傳統走回現代觀眾,其中一個很好的發展模式啟示。風趣、幽默,單人表演,便捷轉換角色,諷刺社會,或許正是我們未來皮影發展的希望。

    


士每拿的市集古蹟
古蹟使人回想起歷史的坎坷,原來一切繁榮都盡可以化為烏有。伊茲密爾古代市集古蹟,大家必須來參觀一下(İzmir Agora Open Air Museum),遺蹟位於 Mt. Pagos的北坡,就在市中心大市集旁邊,由海岸旅遊區步行二十分鐘就可以到達。
伊茲密爾有三千五百年歷史,古代稱為「士每拿」,是聖經啟示錄中的古城,是基督教使徒約翰著作「啟示錄」七個教會的第二個教會之所在地,一個受苦教會的象徵,當年這教會的主教坡旅甲(Polycarp, AD 69-155),因為不肯背道否認主,就是在士每拿被火燒死而為主殉道。
原來,這個古代市場,建於希臘時期,在AD 178被地震摧毀。但在第二世紀,羅馬王Marcus Aurelius予以重建,並加強許多拱型結構以防地震。這是一個綜合商業、司法及行政功能的市集,是當時城市的文娛活動及教學中心。市集中間有大廣場,有柱廊(stoa),北邊有一所長方型大教堂(Basilica)。還有,許多商店。部分建築有地下拱形長廊(vaulted basement) ,有水溝及蓄水池 。在廣場另一端有拜佔庭及鄂圖曼時代的墳場。
伊茲密爾鄰近還有非常著名的「以弗所」古城,是基督教最著名的遺蹟之一,由於今次行程太豐富,大隊又要趕緊回來繼續預備「小鞋左左」的演出,未能抽空到訪。幸好明年我們正計劃與藝術節有更大合作計劃,留下一點遺憾,增加再來訪問的藉口。

        


離開前的精彩作品
荷蘭 Tantam Objektentheatre 劇團的 「Rusty Nail and others Heroes 」(生銹釘與其他英雄),是我們離開藝術節前一個晚上的作品,利用拍攝動畫的搖動平台,通過攝錄機鏡頭,使用各種廢棄物件,堆砌成人物及故事,彷彿在觀眾面前,即場扮演一套動漫。由於現場看到戲偶師的手指,擺動著各種物件,組成故事的人物與故事,當中產生的節奏與感覺,非一般動畫的效果。這種現場擺動的神奇效果,遠超動畫所帶來的感官享受,使人目不轉睛,帶來一個非常精彩的表演。今次藝術節告訴我們,舞台故事可以很平凡,講故事方法才是舞台藝術至關重要的秘訣。

    


一個好的藝術節可以照亮當地
一個國際藝術節的責任在那裡?伊茲密爾 Izmir 藝術節或許正為我們提供一個答案,藝術節是一個想盡辦法凝聚當地民眾的地方,必須爭取廣泛的支持,包括上中下層。並通過藝術節目使當地群眾能借此溝通及認識全世界,讓藝術使當地人民與世界連在一起。讓世界看到當地文化,讓當地社會接觸世界。讓今日的年輕人看到自己文化傳統的優越,通過教育把藝術文化使傳統能向年輕人普及。通過傳統去教育社會,通過教育去傳承文化,並邁步向前。
國際藝術節就是一個世界文化市集,彷彿就像當年士每拿古城一樣,港口市集接待所有來賓,船舶的貨物通往全世界。因為這個「文化市集」使城市成為當世著名的地方。或許,我們正需要這樣的一個「藝術節」,使我們成為歷史留名的地方,走過「土每拿」三千五百年的燦爛光景。

        


王添強
2019/3/16

 

(計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藝術發展基金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