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 戲劇背後的力量

《東方寶寶:保育與教育》2013年 第9期

 

戲劇背後的力量
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幼兒園 彭 雲
本次繪本戲劇工作坊中王添強老師全程參與式的指導和培訓,讓我對幼兒園的戲劇活動有了全新的理解,並重新審視“戲劇”之於兒童的價值。對兒童來說,戲劇是遊戲,是兒童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和表達他對故事、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通過戲劇活動,兒童可以學會合作和尊重他人,能感受自我的力量並勇敢釋放,養成堅持、克服困難等優秀的品質。這種重新生長出來的認識與我們原先的理解的相同之處是重視兒童自我的表現和表達,不同之處是:王添強老師重視從繪本理解到戲劇演繹過程中和兒童一同細緻品味、充分扮演的愉快歷程。在這個歷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遊戲,讓活動輕鬆有趣;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兒童都能被關注。這種關注,不是理念層面表述的期待,而是實踐層面上策略的具體呈現。
活動中有個遊戲叫“動作傳真機”,所有人圍站成圈,老師先做動作,旁邊的學員跟著老師做動作,下一個學員跟著前一個學員做動作。這是一個簡單、易操作的遊戲,且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是遊戲的主角,實現了所有人的參與和被關注。在另外一個遊戲“身體ABC”中,每組學員要合作用身體擺出規定的英文字母,為了讓合作者了解自己的意圖,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地用動作、表情、語言表達自己的創意。在這些輕鬆有趣的戲劇小遊戲中,我們真正感受到了自我的力量,並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在遊戲的輕鬆與歡樂中,“在戲劇活動中促進兒童的發展”的理念和策略也變成具體的、觸手可及的、人人可以感受到的存在。
本次工作坊的另一個收穫,是讓我從中認識了自己。作為對戲劇教學感興趣的人,我來到這裡,原本是抱著“了解新的信息,提升專業素養”這樣的學術性的目的而來,然而短短兩天,我們還意外發現了一個與平日里不同的自己,收穫到深刻的生活體悟,這是戲劇活動的又一個強大的力量所在。在工作坊第一天的上午,王添強老師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解放​​身體之後才能扮演”。作為教師,如果我們在戲劇活動開始的時候仍然帶著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帶著緊繃的神經和麵容,我們是無法入戲的,戲劇活動不是“教與學”的關係,而是“一起玩”。 “玩”得越開心,入戲越深,越能扮演好角色,這時我看到了自己從未發現的潛能正在釋放,為自己感到驚喜。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何嘗不是如此,教師一定要提供真正能讓孩子開心、“入戲”的環境,和孩子“一起玩”,孩子才會享受每一場活動,他的潛能也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
在幼兒園的活動中,戲劇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手段,教師可以帶著兒童通過多角度、多形式的表達和演繹,在一個劇本的多次創造中,為所有兒童提供展示個性、自由生長的舞台。
角色入戲,感悟人生
江蘇省常州市三井中心幼兒園 鄒小娥
在這次工作坊中,有一個活動深深觸動了我,那就是“不同角色講故事”。每個小組選擇一本繪本,先用十句話或者十個關鍵詞概括故事內容,然後每人選擇故事中的一個角色,並以這個角色的身份,根據那十句話或者十個關鍵詞來講述故事。王添強老師為我們示範了從大灰狼的角度講述故事《小紅帽》,令人耳目一新,同時又發人深思:
我是大灰狼,就住在這片大森林裡。我聽說小紅帽是個很可愛、懂事的小姑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天我肚子餓了,來到小紅帽的家門前,我躲在樹後面聽到她媽媽在喊:“小紅帽,小紅帽,快起床啦。已經很晚了,還要去給外婆送禮物呢! ”這麼晚了還沒起床,還要媽媽叫,看來小紅帽不是個懂事的孩子,都是騙人的。小紅帽出發了,我跟在她後面,正好我的肚子也餓了。
路上有很多漂亮的花,小紅帽看到花就開心地大叫,連給外婆的禮物都丟在一邊了,看到了吧,誰說她懂事來著,哼!
……
我躺在外婆的床上等啊等,小紅帽總算走到了外婆家,她大聲喊著:“外婆,這是你最喜歡的花,我特意給你采的。”聽到小紅帽這麼說,我好感動啊,原來她去採花是送給外婆的,是外婆最喜歡的花,真是孝順的好孩子。可是外婆已經被我吃到肚子裡去了。我怎麼能再吃這麼懂事可愛的小紅帽呢?
……
我閉緊嘴巴堅決不吃小紅帽,可是小紅帽一定要到我的嘴裡來,她要到我的肚子裡去和她的外婆相聚,我實在沒有辦法,只好讓她進到我的嘴裡去。怎麼辦呢?這麼感動的事情就在我的肚子裡發生了,我還是把她們吐出來吧。
相比於角色形象更突出,善、惡的概念更清晰的原版故事,這個版本更能給人以心靈的顫動:我感動於大灰狼也有七情六欲,欣喜於狼的邪惡會被小紅帽的真情擊潰,我喜歡上這樣一隻可愛的有人情味的狼了。
一開始,我只是單純地認為,這種把自己擺在某個角色的立場去看、去想、去說的方式,可以幫助戲劇活動中的每一位扮演者更快“入戲”,達到更好的表演效果。但後來,我慢慢發現,這種換角色講故事的方式有著更豐富多元的社會性教育價值。首先,它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帶領聽者融入角色,與“我”(大灰狼)一起“親身體驗”故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這種連貫的情感體驗是第三人稱故事講述無法達到的;其次,它更細膩地展現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讓孩子了解到原來惡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惡人被真情打動後也會做出“吐出小紅帽和外婆”的正義舉動,這正是社會價值教育需要的“正能量”;第三,大灰狼並沒有道聽途說地評價小紅帽,而是一步步從聽到、看到、感受到的小紅帽的言行片段,去進行分析和判斷。故事還告訴我們,像小紅帽那樣會關心別人、有愛心的行為才叫善良;幸福其實很簡單,和親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哪怕是在狼的肚子裡。這是孩子從故事中悟出來的,不是老師直白地說出的大道理。這就是真正的教育無痕。
我們都知道,3~6歲階段幼兒從自我到他我的角色思維轉變是比較困難的。而這項能力卻是他們進行社會交往活動的基礎。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教師多采用提問引導、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導幼兒換位思考,發現他人的感受,但這都是點狀或片段狀的體驗,且無法真正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 “不同角色講故事”的形式以其有趣好玩的活動方式,讓幼兒積極參與到角色轉換的故事體驗中來,在激情創作中學會感受他人的心理,完成角色轉換體驗,積累豐富的情感經驗,從而能夠在同伴交往中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建立良好的相處模式,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因為尊重
江蘇省連雲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春華
有幸參與香港著名兒童劇藝、教育戲劇大師王添強先生有關兒童繪本戲劇的工作坊,收穫頗豐。活動中最讓我震撼的,是王先生身上體現出的“尊重”的品格,讓我對尊重有了更深的感悟。
1. 尊重是一泓清泉
作為香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總監、創團董事,王先生也算得上是個“腕”級的人物。但他絲毫沒有“腕”的譜,入住的是和學員一樣的賓館,中午和學員一起吃盒飯,每一次都要提前到場,準備好道具。然而,不擺譜的王先生卻非常注重“師”的形象。今年夏天,南京不負“火爐”盛名,持續高溫好幾週,工作坊的這兩天,氣溫更是高過40度。雖然活動室裡有空調,但畢竟工作坊的活動量大,一個環節下來,大家都汗濕衣衫。休息時談及此事,王先生告訴我他這幾天都穿格子襯衫的緣由——避免單色衣物上留下汗漬,影響“師”的形象。他還說,排練類似《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劇時,他不會穿紅色的衣服。
教學過程中,王先生對學員始終保持讚賞和鼓勵的態度。而且他對學員的讚賞從不敷衍,他的微笑發自內心,表揚言之有物。他還傳授給我們在幼兒園表揚孩子的技巧:不是用“真好”“真聰明”這樣虛誇的語言,而應該豎個大拇指、給孩子一個擁抱,用“你今天穿的很漂亮”“你今天很精神,昨晚你一定是睡得很好”等語言來鼓勵孩子。活動中,有一組學員給大家表演了“工作中的洗衣機”,王先生的讚賞詞是:“原來衣服也是很辛苦的呀!”這句話真真“撼”到了我,這是對錶演者精彩處的讚賞,更是王先生他的尊重品質的昇華——真誠、細緻的了解和體恤。
這些輕易不為人所知的小細節,讓我們看到王先生對自身職業、對學員、對作品的尊重。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王先生身上體現出的這種“尊重”,恰似那涓涓細流,無聲流淌出學者風範,潤物於無聲之中。
2.尊重是一團火
在這次高溫下的工作坊中,我發現學員們表現出來的快樂、投入的狀態是極少有的。大多數學員之間都是第一次見面,但大家沒有距離感,很快就熟稔起來,並能投入到每一個活動中去。用一個學員的話說:我們玩得很high。教學中王先生需要一個合作夥伴示範“剪刀石頭布”的玩法時,他請了一個穿球鞋的學員,並稱她為“球鞋老師”。看起來,王先生是因為表演“剪刀石頭布”需要跳躍才請“球鞋老師”合作,這是對身體的尊重,對專業的尊重。殊不知這位合作者是個在讀的大學生,一句“球鞋老師”,讓她興奮、幸福好一段時間,晚上見到我,她還自稱“球鞋老師”。原來一句幽默的稱呼背後,也有著這麼大的力量。
王先生的尊重的品質像火一樣發出光和能量,我們被它一直照耀著、溫暖著,不知不覺間,都變得積極而主動,快樂且投入。
3.尊重是一條路
王先生對學習的尊重還體現在工作坊的各個活動安排中。他總是先讓大家親自體驗,然後再傳授理論。比如在學員們進行“拍手應和/節奏步行/身體寫字/身體猜拳”遊戲之後,才說出活動背後所蘊含的“自我肯定/身心操控/合作合群/創意表現/未來角色”等意義。我們現在的許多培訓都是從理論到理論,學員的學習就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沒有思考,更沒有體驗。王先生對學習過程的把握和對學員主動性的尊重,為我們指出一條“創意思維”和“學會學習”的道路,有待於我們去探索。
王先生表現出來的各種“尊重”,讓他贏得了所有學員的敬重。我們不僅敬重王先生,也開始敬重戲劇。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戲劇表演應該是孩子心靈的遊戲,而非純藝術的表現。它具有遊戲的特徵,更是兒童心靈的夢想世界,所以戲劇表演是兒童抒發對生命的感受,成人應該“放膽供給”,給兒童充分的表現機會。同時,我們更要敬重兒童。童年的幼稚、感性、不完善和不成熟,絕不意味著簡單與膚淺,相反,它呈現的是發展的複雜與深刻。我們應該在敬重童年信念的指導下,形成對於戲劇表演所應該秉持的專業操守、態度和立場。
幸福之旅
江蘇大學文法學院 王惟一
酷熱難當的八月,在南京市第三幼兒園,我有幸作為志願者參加了東方娃娃雜誌社主辦的兒童創意繪本戲劇工作坊。這是一次非傳統意義的培訓,是一個溢滿創意的課堂,更是一段雖然短暫但充滿生命靈性的旅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簡單的四張椅子,王老師讓我們發揮想像,創造不一樣的場景或者事物。起初我很納悶,椅子能變成什麼呢?我的思維局限在“椅子只能是椅子”上。是同組的一個姐姐點醒了我:椅子交疊可以變成地鐵的檢票口。我一下子體會到了王老師的用意:無限美妙在想像啊!最後的表演時刻,學員們的創意精彩紛呈:賽龍舟、燒烤爐、坐便器、電視機、蹦蹦床、醫院的輸液室……
“獨特的理念、全新的視角、互動的模式、快樂的體驗”,這是我對兩天學習的總結。當我參與其中,享受其中時,彷彿看到創意之花在綻放、在成長,真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次第,怎一個“樂”字了得我總喜歡把講座、上課稱為“洗腦工程”,因為在這些活動中,我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快樂。然而,這次的學習沒有枯燥的內容條目,更沒有苦口婆心的說教,只有一個個快樂的遊戲:“媽媽和番瓜”“提線木偶”“我是一個茶壺”……更為難得的是,每次遊戲之後的反思,都讓我受益匪淺。王添強老師並沒有向大家灌輸他的教育理念,但我相信,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這是一種以孩子為中心的、重視兒童的體驗和主動成長的活動方式。
在這個課堂裡,初來乍到的我,是羞澀的、拘謹的,玩報數遊戲時也只想找熟面孔。當課程進行到合作表演“四格照片”時,我突然發現這個課堂裡的其他人都是那樣投入,那樣放鬆,那樣快樂,那樣大膽。有的人演一棵大樹,有的人演小兔子,有的人則搖身一變成了跑道……大家用誇張的動作,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一起“山重水復”地創造,“肆無忌憚”地表演。王老師喚醒了教育活動中的每一個生命,大家自覺融入,全員參與。哦,原來身體可以蘊藏這麼多能量,原來學習又怎一個“樂”字了得!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活動結束了,可我的心裡滿滿的,是快樂,是感恩,是思考,是勃勃的鬥志,是燃起的夢想。
整個工作坊期間,老師帶著大家體驗了很多活動,這些活動看似簡單,但每個半天結束之後我再細細推敲,總能感受到其背後的深意。同時,我還發現,王老師在隨時根據現場學員的表現來調整活動內容和方式,每每我們在開心地排練、激烈地討論時,王老師要么在仔細觀察、了解我們的情況,要么會凝神思考,然後低頭在紙上或者黑板上書寫,由此可見一位稱職的教育者的不易。我以後也將成為一名老師,所以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真正的教育到底是什麼?在南京的兩天培訓,讓我對教育有了更為感性的認識:兒童就好比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就要藉助外力,而老師就是這個外力,像是蜻蜓在水面上輕輕一點,像是一陣微風悄悄掠過。
這次工作坊帶給我的不僅是一個個快樂的小遊戲、一個個迸發的大創意,更是一次次對教育的新認識。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路很長,我要心無旁騖地向前走。
發現自我
江蘇省南京市第三幼兒園 趙 倩
說到戲劇,大多數人的理解可能僅限於戲劇表演,即以正式表演為主的劇場戲劇,這也是當前大部分幼兒園正在實施的戲劇形式,其實這只是戲劇的一種。戲劇還有一種形式,叫創作性戲劇活動(Creative Drama),這是一種即興、非表演性的,以過程為主的戲劇活動形式。活動由一個領導者引導參與者將人類生活之經驗加以想像、反應及回顧,它以促進表演者的人格成長為目標,而不是去滿足兒童觀眾。在東方娃娃雜誌社主辦的兒童創意繪本戲劇工作坊中,我們所體驗的戲劇活動,正是後面這一種。
來自香港的王添強老師以他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對戲劇綜合性藝術的理解,以及不同教育資源背景下所傳遞出來的教育價值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瀏覽別樣風景的窗。記得第一節課上,他在黑板上寫下三個關鍵詞:“假裝扮演”“氣質”“多元智能”。作為幼兒教育者,我們對此並不陌生。然而,當我們在王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一系列的遊戲和小組活動時,看似零碎的概念串聯成一個重要思想:幼兒園的戲劇活動應當以“尊重個體自身發展”為先,以“發掘自我資源”為主。
在一天的幼兒戲劇教學實踐研究中,我深刻體會到,不是開朗活潑、反應敏捷的“多血質”老師就一定能上好一節戲劇課,一個反應遲緩、沉默寡言的“黏液質”孩子也不一定完成不了戲劇項目。加德納的多元智能早就提醒我們,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反應遲緩、沉默寡言的孩子,因為他們個性相對安靜沉穩,反而能充分地體驗戲劇過程,在穩定的遊戲狀態下緩慢釋放自己身心,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他們不愛出風頭,卻有著更細膩的表現。
戲劇活動讓內斂或精力過盛的孩子用自己的節奏表現和成長,也讓我從不同的維度全面地認識孩子。此時我發現,戲劇活動不僅有益於每個戲劇參與者,也有益於每個戲劇活動的領導者。戲劇教學需要方法和策略,但最重要的不是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而是參與者在過程中的體驗和發展,就如同這次的工作坊,一切的感官刺激終會淡去,但其透射給我的內心獨白與思考將會伴隨在我今後的執教中。所以教育並無“拿來主義”,更多地是“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