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兒童及青少年劇場關鍵詞 - ATYA大會的回顧丶感想與啟發

文:王添強

亞洲兒童及青少年劇場關鍵詞

ATYA大會的回顧?感想與啟發


亞洲兒童劇需求不容忽視
亞洲,一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際,目前大約四十二億人口居住在亞洲,其中十八歲以下的人口佔大約八億,比歐洲總人口7.3億還多。龐大的年輕人數量,對兒童及青少年 劇場 (Theater for Young Audiences,簡稱TYA)的需求自然巨大。「如何引進更多優秀的TYA節目,服務亞洲社會?如何培養優秀的亞洲團隊?如何建立健康的亞洲市場?政府與民間應該如何合作發展?地區之間如何交流?」這些都成為TYA的行業熱話,亦是「亞洲兒童青少年藝術節及劇場聯盟」(ATYA)成立及改革發展的原因。

 

ATYA大會是甚麼?
ATYA成立於二○○五年,當時多個來自韓國、日本及台灣等地區的藝術節統籌走在一 起,期望分享世界TYA發展趨勢的情報、共同邀請優秀節目,以節省巡演旅費並降低成 本,後來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新加坡、菲律賓等藝術節及劇團相繼加入。在二O一七年上海大會上,會員們通過改組方案,ATYA朝向發展成亞洲TYA與世界接軌的交流平臺,並將一年一度的大會改為兩年一度。每次大會將設有兩個焦點地區介紹,其中亞洲焦點地區自動成為大會主辦地區,並挑選一個亞洲以外的地區作介紹。藉著借鏡遠方做法、借鑒別人發展經驗,能更易瞭解在地的發展情況,並充實我們的討論與論述,從而 預測TYA在亞洲的未來發展,這就是ATYA大會同時設立亞洲與亞洲以外兩個焦點城市 分享的因由。
改組後,第一次大會於二○一九年八月二日至四日在香港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我們決定挑選並擴大兩個焦點城市為「華語地區」及丹麥。華語地區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澳門及新加坡,邀請各地代表介紹。另外增加「兒童及青少年劇場與 世界趨勢的關鍵字」研討會,請來上海藏寧貝總裁、首爾金淑姬博士及來自高雄的朱曙 明總監主講,為業界提供TYA的知識與反思,並交流及互相認識。大會亦加入五個香港新銳TYA的摺子展演,希望能加深各地TYA專業嘉賓對香港年輕藝團的認識、窺探香港TYA藝團發展趨勢,也讓這些新銳藝術家可以更積極參與ATYA的大會活動。

 

為甚麼要選擇丹麥呢?
在冷戰時期,東、西歐社會及兒童文藝的發展出現很大差異,彼此之間雖保持關係,但互相競爭。東歐TYA以兒童藝術劇院為核心,是劇團與劇場二合為一的體制。這個體制以莫斯科奧巴索夫木偶藝術劇院及捷克國家木偶劇院為藍本,因此較側重木偶藝術。東歐各地政府邀請優秀的導演、編劇、演員、木偶藝術家、兒童心理學家及社會學家聚集一起,成立劇院服務兒童。另一邊廂,西歐以獨立及小型劇團為核心,以地區巡迴演出式營運,與東歐兒童藝術劇院為基地的策略截然不同。

五、六十年代,蘇維埃外圍的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捷克等地受法國沙勒維爾- 梅濟耶蘭市在二戰期間所創辦的兒童木偶藝術節影響,開始在各地主辦藝術節。東歐兒童藝術節大部分設有獎項,目的是建立作品權威,使生產節目的公營兒童藝術劇院能夠被觀眾接納。西歐的兒童藝術節則採用不同策略:以多個廣受市場歡迎的節目作招徠,同時混入一些市場競爭力相對薄弱(可能是主題深奧艱澀)但優秀的節目在同一藝術節內演出,增加其曝光機會,提升這些藝團的競爭能力。

丹麥正是集東、西歐特質於一身,並且以社會議題作兒童劇的先鋒。作為帶有濃厚福利色彩的資本主義國家,丹麥社會普遍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建立出頗完善的藝術文化資助及補貼制度:有專門研究及主辦兒童劇的發展中心、公益性質的大型藝術節,並願意以公帑資助票房,使一般群眾也有能力欣賞優秀節目,並擴大市場。

 

丹麥的啟示

是次大會邀請的丹麥演講嘉賓Peter Manscher,可說是丹麥TYA歷史的活字典,透過「他反映了丹麥三個TYA關鍵詞:劇團、劇院、藝術節。他在任丹麥「Aprilfestival」國 際活動統籌時,每年邀請八十個表演團體參演藝術節;一九八五年至二O一七年,他在丹麥專門主辦兒童劇藝節目的國家兒童戲劇中心工作,這個中心亦可說得上是當地的兒童藝術劇院。這次,他為我們帶來「從藝術節及藝術活動策劃,看出如何平等和尊重地看待兒童」的分享。

在一九八六年,丹麥的藝術家和學者們開始走進學校為孩子演出,他們並沒有因要娛樂孩子而演出以童話故事為本的節目,而是以社會議題為主題。他們認為孩子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有權知道世界發生了甚麼事情。當時的政府並不干預這些演出,但也不提供補貼,自此丹麥TYA摒棄了原有的娛樂和馬戲色彩,走向成為具質量的小規模劇團運作。這樣的行業環境吸引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士都對兒童戲劇感興趣,並願意參與其中。

Manscher提到,孩子是感覺專家,面對事情會產生怎樣的感覺、甚麼事物對他們有意義,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孩子發問,是因為他們面對事物時感到「奇怪」,認真地想 知道答案,這是他們探索與尋求意義的時刻。相反大人問孩子的,一般都是已經有預設答案的問題。Manscher在分享上為在座各位帶出反思:戲劇為甚麼只去講述已有的想法?劇場是否應該留給觀眾更多探索空間與動力?


演講嘉賓:Peter Manscher(丹麥)-照片鳴謝: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首爾兒童劇關鍵詞——資助、研究、交流
來自首爾的金淑姬博士以「亞洲劇場發展趨勢」為題講述嬰幼兒劇場的概念與發展,延展了三個關鍵詞:資助、研究、交流。她指出嬰幼兒不僅跟家人交往,更要外出認識世界、欣賞不同的藝術形式,一至三歲是嬰兒想像力最活躍的時候,藝術欣賞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異常關鍵。光影、明暗、色彩、音樂、裝置、觸摸、大小肢體活動與面部表情的變化,都能刺激嬰幼兒成長。

由於嬰幼兒劇場觀眾群的需要,演出必須調節為輕聲、放慢腳步與低能量,因此每場的觀眾人數十分有限。金博士指出,沒有政府及商界的財政支持,藝團實在很難獨力經營。但如何資助?補貼的比例與原則是甚麼?便是關鍵。我深信,不單是嬰幼兒劇場,為不同年龄觀眾而設的TYA也面對同樣情況。為使劇場能發揮它最大的影響力、啟蒙與刺激兒童的發展,減退商業元素是重要的一步,這必然需要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補貼。在討論如何確立資助範圍、建立公平的補助制度,迫切地需要深入研究

金博士強調亞洲不能照搬歐洲經驗。但不論地域和文化,幼龄觀眾都應享有欣賞藝術的權利。金博士鼓勵亞洲同業多交流合作,檢視目前亞洲TYA節目質量,在ATYA的協助下,多開展嬰幼兒觀眾的研究和調查,創造屬於亞洲的嬰幼兒和兒童劇場。

 

高雄兒童劇關鍵詞——優秀、適合、窗戶
高雄「Dot Go兒童藝術節」的朱曙明總監提醒大家,現時TYA市場的最大危機,是業 界不願離開安全區,只順從大型演出的潮流,以娛樂節目及市場經營為主,沒有考慮表 演能量與覆蓋的表演面積是否適合、如何履行教育責任、如何深入淺出地把深奧、艱澀 與難於啟齒的話題展示給年輕人。這些提醒馬上引起我的共鳴,正因為業界無法逃離舒 適區,致使普遍節目相對膚淺、優秀節目不足和缺乏理想的表演場地。由此可歸納出三個關鍵詞——優秀、適合、窗戶。

亞洲兒童及青少年劇場關鍵詞 ATYA大會的回顧, 感想與啟發
藝術節挑選優秀節目,除了娛樂樂性外還有甚麼呢?朱總監強調兒童劇是人生的模擬場,而不是遊樂場。劇場中的故事雖是虛構,但情感是真挚的,觀眾看到角色如何克服困難,那一瓶克服困局的「人生解藥」,會在年輕人生中的某一天忽然發揮作用。選擇優秀劇目時,必須從兒童角度出發。我們需考慮不同年齡的兒童觀眾的認知情況、身體感官對色彩、造型、聲響及自然現象的刺激,還有藝術形式的趣味。

朱總監強調亞洲與西方的孩子不一樣:選擇節目時,必須考慮是否適合當地兒童的生、心理需要;是否適合當地的市場消費能力;是否適合當地劇場的大小規模;能否引起當地兒童的共鳴?能否刺激年輕人思考?可否刺激家長朝向更適合的教養價值觀?無論如何,買票的還是家長。

朱總監語重心長地建議,各兒童藝術節當然可以以票房為基準,但更重要的是,可否讓當地藝術工作者從藝術節窺探世界優秀的作品,透過觀摩讓兒童藝術節成為本土藝術家的窗戶

演講嘉賓(由左至右:藏寧貝(上海)、金淑姬博士(首爾、朱曙明(高雄) -照片鳴謝: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上海兒童劇關鍵詞——專業、劇場、節慶情緒
上海九方塾戲劇機構藏寧貝總裁曾參與過百個世界各地藝術節,面對各地專業態度的差異,深深相信發展TYA道路上,各岗位人員的專業態度:對表演一絲不苟和尊重觀眾, 極為重要。由此可歸納出最後三個關鍵詞——專業、劇場、節慶情緒。

過去,在內地的兒童劇場設計,甚少考慮兒童的身高、體型,或視線角度,劇場設備齊全、裝修豪華、多用途功能佔絕大多數,但這些也不算是適合兒童觀眾的劇場

西歐藝術節的策略是集中在某一時段提供密集式節目,產生節慶情緒,在充滿歡愉與期待的情緒中,大家更容易接受不同類型的表演藝術作品,通過參與更容易接納比較深奧與創新的演出,發展成為忠實的兒童劇藝觀眾群。

 

華語地區TYA的焦點報告
兒童劇是中國內地最受歡迎的表演藝術,藏總裁提及兒童劇確實開始受到官方重視,可惜普遍劇場過大、座位過多,作品規模太奢華、商業味太重,這種虛榮對孩子成長未必有利。近年我們普遍發現,內地兒童劇節目未能平衡教育及刺激兒童心智發展需要,而 以兒童為念的藝術節、劇場及劇團更明顯不足。他指出很多內地舞台工作人員的專業態度並不理想,演出亦未如預期般能發揮社會影響力,可改善的空間不少。

台灣兒童劇評人謝鴻文則指出台灣兒童劇界劇團眾多,人才濟濟。但近年藝團普遍怕冒險,使商業及大型演出成主流,青少年群組被忽略。而社會沒有深入研究如何共同制訂良好的資助制度,及怎樣推動優秀作品出現。由於市場被少數超級大團壟斷,為了獲得認同及資助,民間劇團開始模仿超級大團的商業模式,表演水平受影響,使人擔憂。


地區代表:Cales Lee(新加坡)-照片鳴謝: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新加坡是華語社區中,兒童藝術節發生最頻密與蓬勃的地區,當地「Five Stones
Theatre」聯合藝術總監Caleb Lee介紹了許多當地劇團與藝術節,他指出經常有太多藝術節及節目在同一時期出現,競爭激烈,加上太多宣傳使家長眼花繚亂,埋沒了不少優秀節目。

澳門舞台藝術與兒童劇原先較其他華語地區發展相對遲緩,但今日獲得的成就卻絕對值得當地藝術家自豪。當地的「大老鼠兒童戲劇團」藝術總監陳擊旋和外展及教育總監徐靈芝為我們介紹眾多新進團體,可惜當地缺乏正規場地、政府的資助制度短視,導致劇團無法開展長期規劃。幸好當地藝術界關係密切,有充足交流機會及合作空間,惟TYA發展明顯缺乏方向與重心。

香港是華語世界中,首批由政府資助民間表演藝術團隊的地區,舞台人員的專業培訓也 很成功。可惜不論政府或民間對TYA的研究不足。文化研究員羅妙妍在演講前就香港TYA曾向我分析說明,把團隊作五大分類,包括:專心從事IYA的劇團、一般以成人觀眾為主的劇團兼生產TYA劇目、一般以成人觀眾為主的劇團兼擁有強大的戲劇教育部門、培訓兒童作為表演者的劇團、從事教育劇場的劇團。在我眼中,香港藝術資助制度確實不錯,財政能力不弱,但可惜缺乏研究支撑,未能把資源投放在專屬位置,各線藝術團隊亦缺乏交流合作,很難聯合起來向政府提供意見,兒童及青少年的心聲更被淹沒。

事後我嘗試整合各個關鍵詞,作進一步分析及建議:研究似乎是華語地區最重要的共同關鍵詞。台灣急需就TYA的補貼方式進行研究,建立準則,使劇團通過資助與補貼脫離商業模式的困局;新加坡則需要研究如何資助藝術節妥善利用節慶情緒,使家長有機會認識及選擇非主流的優秀節目;澳門應研究如何使TYA與旅遊業界掛鉤,在旅遊與文化發展中發揮作用;香港研究如何使資助能更貼近藝團需要;中國內地研究官方劇院如何資助優秀民間團隊,走上專業的道路。

追求優秀的創作是另一個能歸納出來的共識。中國內地的藝術節及劇場開始受到重視,官方兒童劇院理應加強扮演交流及介紹優秀節目的示範窗戶角色,建立優秀與專業的民間劇團與作品;新加坡政府是否可以利用藝術節建立購買節目的節慶情緒,在藝術節中刻意資助重點優秀節目,通過交流與合作建立當地與東南亞各國的TYA市場:台灣、香 港與澳門方面,政府應該改變當地現行多個公營兒童藝術節的經營模式,引入更多優質 的海外節目,使藝術節成為窗戶,栽培當地的專業藝團,刺激在地藝團發展和創作本地優秀節目。其中,我提倡香港把TYA脫離過往表演藝術分類,成為獨立的表演藝術資助範疇,訂立長遠計劃以支持優秀年輕藝術家的成長,並提供發展機會。

資助永遠是TYA爭論最大的議題,華語各地情況不同。所有TYA,特別是嬰幼兒兒童劇,必須有一定程度比例的補貼及資助。建立資助TYA的權威藝術發展機構,以中介 身分建立貼近專業需要的補貼制度,可能是各地共同適用的解決方法。中國內地當然是由官方的劇院主理;台灣方面可建立仿效丹麥的兒童戲劇社區發展中心,進行兒童劇的 首演主辦方;澳門則要考慮長期規劃,發展當地TYA網絡;新加坡要建立更長遠的資助 制度;而香港則要把TYA脫離與其他表演藝術範疇競爭補貼資源的困局。

劇場劇院是另一個重要環節,以兒童角度發展出發,考慮劇場大小、觀賞距離、座位高低,適切兒童身心靈需要,才能提供合適場所創作出以孩子為本的優秀作品。中國內地是亞洲各地中最早建立兒童藝術劇院的地區,過去的劇場設計已經未能完全符合現時兒童的需要,建造合適的黑盒劇場成為新風氣。不少樓盤和社區都設有社區文娛使用場地,這些建築可以改裝成為黑盒劇場,有利當地TYA的發展。台灣、澳門、新加坡和香港在TYA劇場與兒童戲劇發展中心建設上,都必須急起直追,才能滿足未來社會的需要。最終,期望亞洲各地區都能仿效首爾建設鐘路兒童藝術劇院,建立專屬兒童的劇院。

合作將會是華語及亞洲地區未來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正如首爾金淑姬博士所說,亞洲必須加強TYA發展方向的合作與研究,互相交流學習,拉近距離。

 

用想像力總結一下TYA的各個關鍵詞
或許,我嘗試以個人想像力,總結一下這些關鍵詞:如果,亞洲TYA界別沒有交流的平台,沒有藝術節作為大家可以看到世界的窗戶,也沒有研究TYA的項目,劇團如何可以得到啟發與成長?創作適合當地兒童的作品將倍覺困難。政府與商界可怎樣建立有利社會發展的資助方式,運用公帑支持藝術節,產生積極的節慶情緒,建立更多優質觀眾群?如果,有了優質的TYA觀眾,深奧、艱澀與不易啟齒的藝術作品,便能感染兒童,培養出關懷社會的心,讓他們擁有平靜、堅定、理性但感情豐富的心靈迎接未來。隨著社會價值改變,市場逐漸穩定,而商界贊助陸續增加,以孩子為本的劇場才有可能出現,增加優秀節目的數量。當社會開始接受TYA作為一種專業,或許劇團與劇場二合為一、專注為兒童演出的劇院就會在亞洲各地遍地開花。藝術感染兒童的生命,滋養成長。
 


二O一九年ATYA周年大會暨表演藝術平臺-照片鳴謝: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原文連結:

(中文) https://www.iatc.com.hk/uploads/iatc/202206/20220629_195957_FYHlqUgVy2_f.pdf

(英文) https://www.iatc.com.hk/uploads/iatc/202206/20220629_190831_v2MjFRi2yU_f.pdf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