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藝術區」發展與社區重建的思考

文:王添強 11/10/2020

 

香港文化藝術場地不足,一直是發展的障礙。場地擴展是否可以與社區重建掛鉤,特別是在土地非常珍貴的九龍及香港市中心呢?或許,我們轉換一下意念,試用另一角度思考問題,從康樂文化事務署及民政事務總署原有場地的資源切入,看一下我們表演藝術場地,是否真的是如此缺乏,沒有任何可迴旋餘地。


橋㡳下的「綠在東區」

香港是否真的缺乏場地供文化藝術發展

其實,香港各區共有 96 間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的室內體育館,絕大部分是獨立建築物,18 區區議會每區平均 5 間以上,8 萬人不到就有一間。民政事務總署下的社區會堂更多,共 103 間,每區接近 6 間,平均 7 萬人不到便有一間。大部分都沒有兼融專業文化藝術的設施,當然社區會堂並不排除文化活動,只是設施未能滿足時下社會發展的需要。

其實,這些場館都很接近民居,交通還算方便,兩者大部份屬於民政事務局管理,就是現時主管香港文化政策的部門。政府可否考慮未來把「小部分」老舊社區會堂進行升級重建,把文化藝術專業場地設施融入,設施升級所提供的空間,是否可以協助舒緩表演場地不足的現象,特別是戲曲排練,及業餘表演方面,場地缺乏的問題呢!社區中心重建,是否可以因此帶動本地文化藝術發展呢?我們試參考韓國文娛藝術區的發展經驗。


韓國大學路文娛藝術區,零下氣溫也是人頭湧湧,所以藝術區「人氣」比「空間」重要

首爾大學路文娛藝術區的啟示

韓國首爾的經驗告訴我們,文娛藝術區的發展,最好在已經擁有「人煙」的區域。他們在「大學路」的「文娛藝術區」就是成功例子。在市中心「惠化地鐵站」兩公里範圍內,從2002年開始規劃及建設「大學路文娛藝術區」(Daohakro-Street of Cultural Arts)。至今,已經屹立了160間大小不同的劇院,而政府資金只是香港西九龍計劃的約四份之一。所以,興建劇場不一定是推動文化藝術的唯一方案,而是要通過劇場及藝術中心,帶動整個區域環境的改變,才能發展成社會的文化產業。


首爾文娛藝術區推手金雨玉教授

這個位於「東大門地鐵站」兩個站外的一處重建項目,是趁兩所大學需要發展,必須向城外遷出,把這個有「人流」,近市區又有舊區重建空間的地方,作為發展範圍。吸引未有藝術文化潮流的首爾人,通過表演、購物、餐飲、活動的混合生活模式,建立一個以本地人消費為主的舒適步行區域。讓一家大小與熱戀中的情侶,有了好去處。有了消費與觀眾,中小企都願意投資,文娛藝術區就「水到渠成」。

試以首爾反思香港藝術文化發展

韓國與香港同屬亞洲四小龍之一,以加工製造業起家,同站在歷史,及世界巨大政治矛盾縫隙之間。由傳統邁向現代,經濟與文化藝術區的發展時間表接近,情況也很相似,兩者都有很多參考及反思的地方。2020年一月,在零下氣溫再訪首爾,自 2010 年連續第十一次參與當地兒童藝術節。期望通過多次到訪、觀察與合作的機會,借首爾藝術文化發展,作為香港的鏡子,思考一下香港的出路。


兒童是沒有藝術文化傳統城市的靈魂

2010 年夏季,我首次獲邀與前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鄧樹榮先生同行,參觀韓國國際兒童及青少年劇場聯盟藝術節 ASSITEJ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u Theatre de I’Enfance et la Jeunesse Korea Festival 。2002年,首爾舉行的「國際兒童及青少年聯盟大會與戲劇節」後,自此每年夏季都舉行國際兒童藝術節,後來加入冬季,分別在一月及七月舉行。夏季以國際節目為主,冬季則以韓國節目為重心。

ASSITEJ 成立於 1965 年,旨在聯繫世界各地從事兒童及青少年的戲劇工作者,共同探討種種兒童劇場可能性與藝術議題,其會員國至今已超過八十五個,最近一次大會於 2017 年五月十六至廿七日,在南非開普頓舉行,原計劃於2020年夏季在東京舉行新一屆大會,因疫情而延期。2017年,首爾冬季兒童藝術節多了鐘路兒童劇院(Jongno Children's Theatre  ) 的啟用,作為藝術節主場地,一個位置於「大學路文娛藝術區」邊緣的劇場。韓國首爾文化藝術發展,「大學路文娛藝術區」是重要一環,兒童劇則是推動「文娛藝術區」繁榮的重要部分。


2017年南非舉辦的「國際兒童青少年劇場聯盟大會」

大學路文娛藝術區是首爾及韓國文化藝術復蘇及重建的起點

2002 年韓國藝術局 (Arts Council Korea )決定在首爾發展「大學路文娛藝術區」。以大學路上,惠化地鐵站前後兩公里地段,因應大學發展外遷所遺留下的建築物,及其週邊過去以服務大學生為主的餐飲、娛樂業為基礎,以公私型混合合作方式建立「文娛藝術區」。以政策固定發展高度,及建築物認可使用方式,再以統籌、倡議、協調的身份,協助各地基金會,及私人投資興建各類表演場地。而2017年落成的鐘路兒童劇院是韓國第一個專屬兒童的劇場。

大學路上 Asko Arts Theatre 是1981的建築,加上近年建成的 Asko Arts Centre 作為「文娛藝術區」的龍頭,藝術區內大部份是在一百座位左右的中小型劇場。韓國藝術局首先把原先大學遺留下來的「紅磚藝術屋」改為「藝術家之家」,旁邊正好是抗日英雄紀念碑廣場,不能發展,使藝術區有了一個天然的戶外嘉年華場地,藝術屋在廣場對面,就有八十年代興建同款紅磚風格的 Arko Arts Theatre ,再加上之後在中間興建相同風格的 Arko Art center,三個時代相同色調的建築品字形包圍廣場,面向大學路地鐵站出口,成為文娛藝術區軸心。


Asko Arts Center

加上附近建築群中間的 Daohakro Arts Theatre 及 Daohakro Arts Theatre 3rd Hall,形成一個十一個劇院區域。再加上展能藝術大樓、Dongyang 藝術中心、藝術圖書館、JCC創意藝術中心等等單位,與區內眾多公私營劇場營運的藝術氣氛,大量餐飲、時尚精品商店、文化產業的人氣配合,進行互相協調,獨自發展之運作模式,文娛藝術區終於組成。藝術區比美香港旺角、銅鑼灣步行街的人流,而且不是遊客,是地地道道的當地年輕人及家庭。每年冬天,我親眼看到零度氣溫下,藝術區的街頭還是人頭湧湧,戶外票房排隊人龍出現,藝術文化繁華場面可見一斑。所以,整區格局的部署,才是「文娛藝術區」成敗關鍵。連當區的基督教禮拜堂崇拜外,也在教堂上演購票的宗教音樂劇。


街頭的零售票務,首爾鼓勵年輕人特價向劇場取票,特價出售賺取差價,所以能激活市場

場地觀點必須改變

我們明白體育館與文娛藝術設施是兩個政府政策系統,社區會堂必須擔當災難時的臨時疏散,及收留災民的後備措施,更是每次選舉的投票及點票中心,群眾開會的地方。但事實上過去已經有很多改變的例子,禮頓山社區會堂不是與別不同嗎?只要政府作出一些建築及保安上的協助,把千禧校園進行禮堂與校園之間,隨時進行分隔的工程,禮堂已經全部可以派上緊急用場,應付社會災難時的用途,擔當起所有社區會堂所需的臨時設施工作。

西九故宮是一個對香港有好處的大膽構思,為什麼大家不再作如此方向的思考,做對香港有好處的事呢!所以,如果重建一所社區中心,能帶動一個「文娛藝術區」的發展,怎至是一個社區的復蘇,是多麼使人興奮的事情。

文娛藝術區需要渾然天成、應運而生

為什麼要講社區中心的重建,作為文化藝術社區復蘇及重建的開始呢?因為在油麻地地鐵站附近,就有一個極具發展藝術區潛力的地段。就是身處廣東道玉器市場邊,鄰近百老匯電影中心、油麻地戲院、廟街天后廟的「梁顯利社區中心」(油麻地眾坊街 60 號),就是很好建設「文娛藝術區」的中心點。中心對面的油麻地警署,不遠處是水果批發市場,兩者都極具活化歷史意義,古蹟建築物重建的潛質。


油麻地警署

水果批發市場(果欄)

水果批發市場(果欄)

梁顯利社區中心是過去二、三十年本土書畫界的孵化中心,多少本土名家及業餘精英在此成才。踏入今天,中心設施已經落後。如果,政府利用旁邊的馬會診所、球場空間,玉器市場與社區中心合併發展,以書畫及傳統工藝美術為主題,再聯同油麻地警署,建造一所擁有六百座位的劇場,及一兩個一、二百座位的黑盒劇場,集美術與表演的藝術中心,將會是理想的藝術區龍頭建築構思。油麻地警署外牆獨特而優雅,是發展改建成小型歌劇院的理想古蹟,因為歷史建築吸引話題,必然會引起社會關注。

上海街及新填地街社區有很多別具特色的佛像店、玉器店、廚具店,很有步行購物價值。再以梁顯利社區中心為軸心,放射至油麻地戲院-戲曲中心及其第二期發展,還接連至砲台街油尖旺多元藝術活動中心,再聯繫佐治五世公園,與西九戲曲中心連貫成一條中軸線,文娛藝術區不是已經可見初型。首爾大學路文娛藝術區的成功,是否可以在香港複製。而按照首爾經驗,有了一個軸心,社區就會產生結構改變,附近的環境也會隨著活化,咖啡館、書店、時裝店、精品店及餐廳,就會應運而生。

油麻地文娛藝術區的困難在哪裡

第一個困難,當然是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旁的「馬會診所」,因為內有美沙酮診所,我們不是怕當中接受治療中的朋友影響藝術區,只是怕很多外來遊客會影響他們接受治療的情緒。加上必須有一定面積的需要,龍頭藝術中心必須涵蓋「馬會診所」才能把梁顯利中心、玉器市場、圖書館及油麻地警署連成一體。所以搬遷「馬會診所」到合適地方,使梁顯利社區中心可以有重建空間,發展成為文娛藝術區的軸心,是當中難度最大的行動。

第二個最影響藝術區發展的難題,是位於油麻地戲院-戲曲中心旁,以「上海街臨時垃圾收集站」改建為主的第二期計劃,何時可以上馬。之後,油麻地戲院辦事處,是否可以從水務局小紅屋搬出。使小紅屋與旁邊的砵蘭街休憩處,連貫成戶外藝術活動發展中心,有了定期的戶外藝術項目,人流就會增加。氣氛必定能刺激水果市場的商戶合作,以水果批發及藝術進行雙線合併發展的路線。首爾東大門創意中心的旁邊,正正就是聞名世界的韓國時裝批發市場,香港有很多年輕商人不是經常到此入貨嗎?有了一個新的藝術文化建設,加上「人流」與店鋪,社區就會起巨大化學變化。

到時政府只要通過政策與活動,梁顯利兩個街口外的油尖旺多元藝術活動中心必然會參與,而周邊的電影中心、上海街、新填地街、炮台街、廣東道必然有強大活化動力。中環的 SOHO 不是因為一條上山的行人通道而自然衍生,有了「大館」之後,串聯荷里活道,不是更具文化藝術的發展。香港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且期望發展成藝術品交易中心,本地文化藝術與創意社區必須眾多而豐富,而利用一些有計劃的定點投資,使社區及商界自動配合連成一線,才是文娛藝術區的最佳發展模式。

一小時左右步行範圍是理想藝術文化生活圏

當天我從油麻地地鐵站 B 出口,用了遊客輕鬆步速,行了約四十五分鐘,經過油麻地戲院,新填地街,水果批發市場,砵蘭街休憩處,上海街,廚具一條街,梁顯利社區中心,馬會診所,油麻地警署,百老匯電影中心,廟街天后廟公園,公共圖書館,玉器市場,油尖旺多元藝術活動中心,佐治五世公園,到達柯士甸地鐵站及西九戲曲中心,再回到童軍總部活動中心及佐敦地鐵站。只在一小時步行路程範圍內,就有四個地鐵站-油麻地、佐敦、柯士甸及九龍站包圍,交通四通八達,確信就是文娛藝術區的理想位置。

集公私型及民間餐飲、購物,包含各種娛樂活動,而非單單僅有劇場的建築物,才是市民閒暇活動地點的首選。當中,要有眾多可供持續發展的空間、區內有充足的公共洗手間、停車場,還有主題與貼近主題的原生產業豐富,當中主建築物歷史價值高,才是天生的文娛藝術區材料。當然,有一個可改建作為核心建築物十分重要。「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的重建,應該正可以滿足這方面的要求。

除了油麻地外,我們還有那些環境呢?

其實,香港最有潛質發展成大學路式文娛藝術區,首推是當年 JCCAC 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如果當年政府文化政策有更遠大眼光,在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發展初期,就聯同周邊地區及美荷樓共同發展,或許今天已經出現「石硤尾文娛藝術區」。另一個錯失的良機,就是新蒲崗,如果大磡村舊址重建,在地鐵站出口興建一所類似首爾大學路文娛藝術區 Arko Arts Theatre 的劇場群,與附近的私營工廠大廈改建相聯,或許今天已經出現「新蒲崗創意產業園」。為西九龍及東九龍,兩個快將落成的重要文化藝術區域,提供連接成三角發展的支援格局。

香港島的西灣河是另外一個理想位置

另外,西灣河文娛中心的後門,聖十字徑上正座落協青社大樓,很多年輕人出入,而多走兩分鐘,東區走廊下就有保良局環保回收基地-綠在東區,旁邊愛義道有多個露天停車場,因太接近天橋而難作發展,但高度可容納興建多個一、二百人左右,恍似「綠在東區」建築方式的黑盒子劇場,與西灣河文娛中心產生協同效應。西灣河文娛中心,是這個文娛藝術區的最佳軸心。


橋㡳下的「綠在東區」

加上附近也有多條不太繁忙的內街,可供創意產業及餐飲發展,愛信道上又有廣闊的愛秩序灣公園,十分鐘路程還有筲箕灣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愛秩序灣綜合服務大樓,及愛東邨社區會堂,可供大型文娛藝術區辦藝術節時備用。因為文娛藝術區必須有藝術節,才能打響名聲,才能生存。西灣河與筲箕灣地鐵站之間,由電影資料館開始,一小時步行就可以走到筲箕灣海旁文化廣場及海防博物館。


愛秩序灣海旁行人花園

愛秩序灣海旁行人花園

電影資料館

這個區域基本設施充足,閒置土地豐富,公共洗手間,停車場,中產階級社區建築群,及餐飲業眾多,邊陲還有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加上有一條非常漂亮的筲箕灣避風塘海濱走廊,及旁邊的文化廣場,是「文娛藝術區」另一理想潛在發展地段。更有趣是西灣河文娛中心與愛秩序灣公園有一條超大行人隧道,因愛信道上紅綠燈過路處啟用而近荒廢,非常適合成為室內藝墟的場地。加上,西灣河太安樓,及筲箕灣東大街,一直是香港著名飲食小店集中地,有了消費、餐飲、創意產品,文娛藝術區才能真正成功。


筲箕灣文化廣場

西九外才是我們真正的文娛藝術區

韓國首爾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有潛質、有市場及可持續發展的文娛藝術區,不應該在西九龍渺無人煙的填海區,而應該在西九外的「油麻地」、「西灣河」,一個有原生力量的真實社區,一個「西九外文娛藝術區」。或許,香港缺乏的不是藝術場地,而是統籌及策劃的視野、政策,與有文化水平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