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兒童戲劇的苦與樂

文:王添強 19/11/2020

搖身一變Verna劇院又可以演出多媒介的青少年劇「奧菲斯」

經營兒童戲劇的第一難關,保持製作水平及規模大小的平衡,「變化多端」的節目外,又要合乎「製作成本」的需要。講一下經營兒童戲劇的困難,是南京兒童教育雜誌的約稿,希望同時把文章與大家一起分享。

給嬰幼兒Verna劇院就推出彩色豐富的「小熊維尼」

兒童戲劇的數量與質量要求其實都是關鍵

七年前,與羅馬尼亞首都的 Tandarica 兒童木偶劇院聯合製作「漫畫西遊」,「香港版」在香港及羅馬尼亞首演後,再赴當地導演「羅馬尼亞版」。三個星期緊密排練外,劇院同期在本院及分院共上演十三個新、舊不同的劇目,一個劇院分成多個演出隊,除週一外幾乎日日公演。因為他們強調兒童戲劇除了質素外,數量也是關鍵作用,因為孩子有個人喜好,加上要感染他們需要細水流長的功力,節目不夠多,不能變成文化服務,兒童劇院的功能將會喪失。這就是經營兒童戲劇的第一難關,保持製作水平及規模大小的平衡,「變化多端」的節目外,又要合乎「製作成本」的需要。


俄羅斯莫斯科奧巴卓夫木偶藝術劇院是世界知名專注兒童的木偶藝術劇院

劇院管理與藝術同樣重要

其實九十年代捷克考察學習時,已經知道兒童藝術劇院經營的高規格要求,只是沒有羅馬尼亞首都人口眾多環境的極致。當時我們決定只先集中在兒童戲劇的素養上,就是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已故的何紫老師在一篇有關「兒童文學的九個特質」文章當中所說,作品必須擁有童真、趣味、好奇、幻想(想像力)、美感、情緒(哀樂)、經驗、公義(品德)及價值等,當中的大部份要求,這準則應該也是所有從事兒童文學及戲劇工作者的創作規範。期望自己有一天達到這水平,才開始處理需求巨大的行政、宣傳、藝術方向及社會責任上的能力提升。


西伯利亞亞拉堅劇院是俄羅斯成功的兒童劇場,當地兒童的樂園

口碑是兒童戲劇的關鍵

兒童戲劇其實一直都是口碑比宣傳實在,內容比包裝重要。東歐以劇團進駐劇場來開發兒童劇,正是讓家長重視口碑,只要是他們劇院的出產必屬佳品,不用擔心。經過近七十年的汰弱留強,東歐現存的好幾百所兒童木偶藝術劇院及兒童劇院,應該都是口碑名店。劇院的「藝術總監」發揮藝術作品與社會品味需要的指導思想,「行政總監」發揮成本管理、探索最新科技發展的配合、經營推廣的市場管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東歐國家,都有此優良傳統,每國著名兒童戲劇都有雙位數字的專業劇院,俄羅斯、捷克及匈牙利等成績更加輝煌。安全、舒適及專屬兒童只是最低要求。作品合乎兒童心理成長需要,只是合格動作,劇院要長期保持水平,並且能適應個別孩子及年齡階段差異,成為劇院的挑戰。


變化多端是兒童劇院的關鍵,保加利亞Verna劇院的「姆指姑娘」

市場推廣一點也不輕鬆

到東歐演出,我們會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上電視做直播,記者上門做訪問。所以,俄羅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各地兒童劇院與傳媒及學校關係密切,經營也十分專業,重視評論與意見,重點放在戲劇對社會及教育的貢獻,所以不會有賣廣告促銷演出票房的感覺,受到家長與學校的信任與尊重。東歐是戲團進駐劇場,較為容易保持及控制水平,西歐兒童劇團與劇場分開管理,要保持口碑,藝術總監的欣賞及洞察能力更為重要,他必須要知道此兒童戲劇作品受當地兒童觀眾支持,難度更高。大家都知道歐洲人口分散,每個市鎮都只有十萬、八萬人,要做到票房平衡,比亞洲大城市的難度更大。


紐西蘭的The Bookbinder 是一個世界知名的獨腳戲,成本控制與藝術效果都是上乘之作

南非的pockets of Knowledge 是探索當地教育問題的青少年戲劇

南非的Patchwork (百福布)是一個給幼兒的跨種族、誇媒體作品,社會和解味道濃烈

編導演的素養是成功因素

兒童劇是指給零至十八歲兒童觀賞的不同表演節目,不是一個單一劇種的推廣及發展,而是推廣不同藝術表演應如何按兒童的節奏,時限,規模,大小,高低,心理成長及年齡發展需要,進行調整及潤飾。觀眾年齡層與氣質差異很大,加上兒童觀眾反應直率,每場表演的反應行動都可能有所不同。編導對小朋友的瞭解及認識,就變成節目是否受歡迎的重點,如果演員對小朋友認識不足,自然就難於應付觀眾的即興反應。尊重兒童,瞭解年齡層不同的心理發展需要,知道如何把教訓潛移默化而非大事鋪張,是成功因素。獨立發展兒童劇藝創作人員培訓工作,無論是大學或入職前後,對業界未來都是重要課題。


南非的Patchwork (百福布)是一個給幼兒的跨種族、誇媒體作品,社會和解味道濃烈

不是易如反掌,而是很大挑戰

有一些戲劇界朋友,經常以為兒童戲劇只是騙騙小孩的小玩意,加段歌舞,做些愚蠢動作,套個大面具,孩子就會在觀眾席抱腹大笑,殊不知原來兒童其實是在恥笑成人在舞台上面的荒唐及愚蠢行為,而不是喜愛。只是他們因社會階層與地位而未能作出反對,但他們終有一天會報復,就是長大後不再上劇場。經常聽到老一點朋友回憶,當年的兒童戲劇印象超棒,為何現在不比當年。其實真正原因,是業界是否認真面對兒童需要。東、西歐經驗告訴我們,兒童戲劇從來沒有被影視打敗,從來沒有在社會中落伍。真正打敗我們的,是以為兒童劇易如反掌的心態。兒童劇不比成人節目容易,其實更加困難。三十年來,經營兒童戲劇都帶給我有如履薄冰的刺激,在困苦中充滿喜樂。


首爾鐘路兒童劇院是韓國首家專屬兒童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