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兒童劇場」探源與展望(二)

文:王添強 22/4/2021

 

大手牽小手走進劇場是多麼美麗的風景

 

如果簡稱 LCSD 的康樂文化事務署希望藉建築「專屬兒童劇場」來拓展觀眾,創造兒童欣賞舞台藝術習慣,如意算盤未必能打得響。其實引入「美感教育」系統,可能更為化算,這個哥倫比亞大學與紐約林肯中心合作開發的教育方法,是一套舞台及藝術作品的欣賞體系,運用預備工作坊及後期工作坊,使觀賞作品時能產生更大深度與作用,把年輕人鍛鍊成更有鑒賞力的觀眾,欣賞品味高的支持者,有利藝術文化的觀眾拓展。

 

美感提升是「專屬兒童劇場」的重要動作,能提供真實、美好世界是藝術,有欣賞、批判美好的能力是教育

 

專屬兒童劇場內容,不單質素,還要有眾多供應

 

「兒童劇場」其實功能與目標不是開拓觀眾。它是讓兒童最接近生活的藝術殿堂。如果,西九文化區及 LCSD 轄下的文化場地,是政府認定為市民提供心靈建設與娛樂,進行心靈舒緩的場所,是社會必不可少的一種服務。這樣「兒童劇場」則是向零至十八歲年輕人,提供相同文化服務概念的地點,只是觀眾年齡層不同。所以,「兒童劇場」不是觀眾拓展的附屬品,反而是對年輕人的一種社會服務與權利。

 

由於劇場上提供的節目,適合年輕人的心志,又容許他們參與。年輕人可以在此,借助故事情節、角色態度,得到人生的思考、心靈的啟迪,精神的放鬆,力量的儲備,情緒的舒緩,生活的借鏡,造就他們自信地快樂成長,可以鬆弛面對生命中任何時候逆境與挑戰的一個啟蒙基地。另外,根據西方的說法,要達成兒童劇場的社會功能,除了靠內容,其實數量也不可以少,所以兒童需要兒童劇場節目,精良而且要數量充足。所以,兒童戲劇文化要成功,表演節目質素外,數量眾多,藝團風格眾多與形式多樣也是關鍵。

 

質與量對兒童劇場同樣重要

 

美感教育才是拓展觀眾的行動

 

先介紹一些「專屬兒童劇場」必不可少的邊際服務。任何兒童劇場如果期望成功,必然需要配備其中一、兩項。「美感教育」是直接創造觀眾的行動,而「藝術教育」則是建立社會氣氛的基礎設施。如果把舞台比喻為植物,美感教育就是陽光,藝術教育就是空氣。植物需要呼吸氧氣,也需要運用二氧化碳,通過陽光產生養分。葉綠素越多養分越豐富,年輕人就是天生擁有葉綠素的族群,只要刺激,自然會發揮作用。藝術教育的傳授,最好來自沒有壓力的創作,那怕是胡亂的塗鴉,舒發自心境的打油詩,用遊玩與愉快心情參與一個戲劇表演,這些活動都會與年輕人體內的藝術葉綠素產生化學反應,只要陽光一出現,植物就會馬上茁壯成長。

 

藝術教育是社會文化藝術發展的基石

 

「藝術教育」是社會創造力的來源,目標不是教年輕人成為藝術家,生產藝術品,而是借藝術創作過程,學習掌握工具的應用,通過觀察、感受、模仿、轉換、整合、加減的實驗過程,達成創造快感及流暢的創作力量,因此產生應變的心理質素。而應變就是解困的力量,因為藝術教育,年輕人就得以輕鬆面對未來一切不似預期的障礙。所以藝術教育是一把雙刃都鋒利的劍,一面為知識型社會創造解困能力,創造飛躍的創新精神,另一面為藝術文化的磐石,使藝術發展有堅實基礎。為未來的戲劇市場謀算,理應應該靠「美感教育」及「藝術教育」,而不是「兒童劇場」。

 

藝術教育永遠是世界上任何兒童劇場的最佳夥伴

 

教育戲劇是一種教學方法,一種創造文化的教學方法

 

「教育戲劇」並不完全是一個兒童劇場,他是概念與技巧來源自「教育劇場」的教學方法。老師通過很多不同簡稱「習式、範式」的固定戲劇扮演技巧,讓學生在課堂從不同角度去研習課本內容。首先,因為戲劇扮演的趣味,讓學生容易學習。進一步使學生可以對已接受知識從不同角度反復練習,產生牢固。再通過反覆從角色位置的思考練習,使學生產生換位思考能力,更能體諒別人的處境,並且有包容的胸襟。學生因為扮演角色,去面對環境的挑戰與難題,通過角色選擇的道路與態度,讓他們掌握面對逆境及解困的處理經驗,並從角色人格中反射出自己內在的光輝,在無需直接模仿書中人物的影子,而能掌握當中的氣節。

 

所以通過「教育戲劇」讓學生在語文、社會科學、藝術的學科內容,學習與思考課文的價值,是一種無比上乘的教學技術與系統,所以教育戲劇不是戲劇,實際上是一種教學方法。一般學校老師、校長基本上不需要事先清楚知道教育戲劇是否一種藝術活動,還是教學方法,所以以兒童劇場進行推廣,是很好的市場策略。因為兒童劇引起他們對教育戲劇興趣,因為教育戲劇教學的成績,讓學校相信戲劇的威力,因為戲劇能「教」自然更能「欣賞」。所以兒童劇場去推廣教育戲劇更有效果,通過教育戲劇回饋兒童劇場,使兒童劇場更興盛。所以教育戲劇是一種社會服務,亦都是兒童劇場的市場策略。由於參與者都成為一個快樂及有修養的人,更容易成為日後劇場的忠實擁躉。所以,兒童劇場對教育戲劇發展很重要,而教育戲劇對兒童劇場長遠成功起關鍵作用。

 

教育戲劇改變學生

 

「教育戲劇」需要從小發生,「教育劇場」可以彌補不足

 

扮演是兒童天生的遊戲能力,但因為成長當中「害羞」的出現,會淹滅扮演本能,覆蓋與人合作扮演的能力。當學生喪失扮演的勇氣時,「教育戲劇」就不容易在學校推廣。這就是為什麼教育戲劇都需要從小在學校發生的原因。但不是每間學校,每一位學生都有相同的經歷,讓他們從小就保存扮演能力,以致有充分基礎研習「教育戲劇」的技巧,使教育成果大打折扣。老師的訓練未必可以充分觀察學生,並懂得面對任何年齡段的學生,可以從零開始,從新進行戲劇能力培訓。

 

媽媽與老師是兒童劇場重要夥伴,香港的媽媽正在學習,韓國的老師也在鑽研

 

以受過教育培訓的演員為主,進入校園,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劇場」,正可以大派用場。一部分教育劇場,在表演當中,通過儀式讓學生可以即席鬆弛地參與,有一些直接進入他們的地方,利用「習式、範式」的練習,與學生共同創作演出。通過藝術家的熱誠,以及他們的熟練技巧,協助學生把掩蓋扮演本能的害羞與阻礙消除,勇敢表達自己。教育戲劇是兒童劇場的市場策略,而「教育劇場」是彌補學生失去扮演本能漏洞的維修行動,教育劇場更是訓練兒童劇情專業表演者的最佳「木人巷」。

 

兒童劇場的外圍服務比內在設施更重要

 

分析過以上關於美感教育、藝術教育、教育戲劇、及教育劇場,大家就知道兒童劇場必須擁有以上部分團隊,通過教育戲劇讓學校相信戲劇的功能,通過美感教育讓學校對每個製作產生欣賞能力,通過藝術教育讓整個社會擁有藝術氣氛,並通過兒童劇場的周邊衛星小藝術團體進行學校「戶戶送」的教育劇場,彌補過程中的遺留,並作為專業訓練兒童劇場表演者的「少林寺」。進行兒童劇場建設並不困難,要長期經營才是挑戰所在,除了作品質素,生產數量之外,外圍的服務明顯佔據非常重要位置。未知 LCSD 是否已經預備接受這個挑戰,還是期望邀請了「藝術總監」之後才慢慢發展。最終可能出現某文化區的總監們一樣,不斷上演走馬上任的異象。

 

國際藝術節是兒童劇的草場,養好草場才能放牧

 

位於西班牙北邊的 Topic 劇院,能夠在一個四萬市民的小城市,擁有一座以兒童及青少年為主要觀眾,以木偶為主要媒介的劇院、博物館、國際木偶交流中心,不只是因為巴斯克地區的財富,而是因為他們在這裏辦了近四十年的國際兒童木偶藝術節。首爾鐘路兒童劇場能夠出現,正是他們辦了近二十年由國家支持的夏季國際兒童藝術節,及十年由首爾政府支持的冬季兒童藝術節。

 

Topic 包括劇場、博物館、國際木偶交流中心,戶外還經常成為表演的空間

 

一個木偶,一個兒童,兩個藝術節都是連續八、九天集中不分散,以兒童為主的國際藝術節,通過投資巨大,節目頻密而緊湊的藝術節,使所有市民的眼光聚焦在他們身上。讓市民因為節慶感覺而參與,因為參與而獲得感染,因感染而成為支持者。因此成為推動政府建設「劇場」的民間壓力來源。興建「專屬兒童劇場」不是簡單主觀意願,更是眾望所歸的民間力量。「國際兒童藝術節」對兒童劇場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不是在兒童劇場興建後才開始,必須在今天啟動,為八年後兒童劇場服務。用藝術節把草場養好,才能放牧。

 

國際活動使兒童劇場成文化交流橋樑

 

四十多年前,一個沒有木偶文化基礎的西班牙小鎮,為什麼要舉辦國際木偶藝術節呢?位於法國邊境附近的 Tolosa ,正處身與巴斯克運動的旋風中心。無論這裏盛產紅酒、芝士及朱古力,財富由地上長出來,也沒有辦法留下人才。出路、盼望、文化與教育環境,正是當時、當地中產階級對家鄉最需要的期望。一群中、青年人為此奔波尋找出路,通過法國人的幫助,決定投入以兒童觀眾為主的國際木偶藝術節,通過眾多世界優良的藝術節目,讓年輕人擁有盼望。

 

一個劇場改變一個地方的命運

 

Tolosa 通過法國的渠道,尋找全世界藝術家的支持,通過這些國際藝術家到訪的活動,吸引西班牙各地所有愛好文化朋友的專注。通過當地這些中、青年開放的態度,使世界在此認識西班牙,使西班牙認識世界,所以一個完全沒有木偶文化的無名小鎮,四十年後化身成西班牙的國際木偶交流中心。很多朋友過去都會懷疑,為什麼我們過去十多年來,幾乎每年都到訪當地,從 02年到16年一直不間斷,除了每年觀賞二十個國際表演節目之外,最重要就是充分認證一個藝術節如何可以復興一個地區及一個小鎮。

 

2005年,香港成為策展人,為Tolosa 舉辦的國際木偶藝術節策劃一個大型兩岸三地的木偶展覽-中華之窗Window to China

 

2016年在 Tolosa 20分鐘外的西班牙國際旅遊大城市,著名飲食天堂,分子料理發源地,及巨大海灘度假城市 San Sebastián 也要借助 Topic 的人脈力量,才能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屬下國際木偶聯合會 UNIMA 的大會主辦權。Topic 成功的地方,是通過國際交流讓當地人看到世界,通過交流的邀請讓西班牙全國的木偶藝術精英到訪,於是國際可以進入,西班牙可以輸出,這個接近法國多於西班牙的小地方,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為當地與西班牙提供了改變的契機。香港未來也需要扮演這個國際身份,而非退入內地,成為大灣區其中一小角色。

 

本土兒童藝術工作者出路與發展,也是專屬兒童劇場的任務

 

專屬兒童劇場本身自己舞台藝術表現之外,在普世情況下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任務,就是協助本土年輕兒童戲劇表演隊伍尋找出路。正如近年韓國每次冬天首爾兒童藝術節就會加入年輕團隊,在國際嘉賓團面前進行 Showcase 。當然,每年情況要按不同基金贊助情況,有不同的安排。有試過給每一隊自願參與演出約 20分鐘片段,有些時候是專題故事的發揮,有一年是邀任年輕藝術總監選擇不同類型的精品兒童表演作示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年輕隊伍與國際嘉賓有交流,因此獲得進步,也為他們開闢海外演出的機會。這情況在西班牙、捷克、比利時、加拿大的各大藝術節中屢見不鮮,LCSD 是否已經準備就緒。

 

專業兒童劇藝術家培養十分重要

 

「專屬兒童劇場」還要與「專業演員培訓機構及專上學院」合作,開發專業兒童劇演員課程,目的不單純是自己的演員,還包括借此開拓更多本土兒童戲劇表演隊伍。有很多人相信兒童劇院表演者與一般舞台沒有太大分別,其實由於觀眾主要來源不同,所以控制進入角色的時間長短,節奏的控制,誇張與內斂程度的收放,片段與整體處理,就有很大的分別。加上兒童觀眾都傾向自動投入角色的認同,所以要群眾投入角色認同感受沒有太大難度,反而是投入之後,是否能讓孩子保持清醒,作出思考,達到劇場的目標。加上兒童劇演員一般在形體、雜技、音樂、歌唱、木偶及小丑表演能力上,都要比普通演員靈活,又要做到鬆弛下投入而不緊張,擁有兒童的心而不是假裝幼稚,這樣的困難程度,就不是普通演員訓練所能達到。

 

專業兒童劇演員培養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傳統藝術與兒童劇場的互動與合作空間

 

近年世界都傾向傳統表藝術向兒童劇場發展,當中包括非洲的傳統舞蹈,東南亞傳統歌舞與木偶,韓國的傳統表演及說書藝術,東亞地區的舞龍、舞獅及面具劇場。在不久的將來,很明顯無論中國任何地方的戲曲,都會發展以兒童觀眾為主的表演,廣東大戲也不例外,必然會密鑼緊鼓向此發展。專屬兒童劇場必須與這些傳統戲曲藝術家合作,這是傳承文化的重要社會責任,絕對不能逃避。如果,LCSD 沒有做好準備去迎接這個時代,傳統藝術如何向年輕人表演,傳統表演藝術對專屬兒童劇場的反向壓力必然增加。這個壓力將會導致某文化區的情況重演,一切還未動土,就要先解決戲曲場地的問題。

 

藝術節的貢獻是招聚世界上的專家,使這裏成為窗口,韓國在這方面最成功

 

社區持份者的參與,可以是力量,也可能是地雷

 

LCSD 還會有一場社區文化藝術資源爭奪大戰擺在眼前,社區上不同利益的持份者,將會一排一排地往前衝,當以為已經擺平一件事的時候,下一波挑戰者馬上會出現。如果,LCSD 只是主觀地相信兒童劇院的好處,沒有思量兒童藝術劇場的公共責任,社會認受性,教育功能,社區貢獻,這是玩火的舉動。LCSD 建設綜合用途的劇場,代表政府把社會責任交由藝術團隊自行負責。場地夥伴計劃正是署方進一步,就藝團負責的事情,獲得署方的支持及風險分攤。「專屬兒童劇場」正是署方向公眾保證,展示藝術責任的承擔。

 

北區與全港眾多學校,建制背景的政治及鄉事團體,傳統藝術團隊,地區文化康樂機構,可能成為你們的火種,但若果處理不善,風起時可能就會衝向你們的「連環船」。對兒童的承擔就會演變成其他藝術需求的不負責任,一方面的「專屬」可能變成其他的「不屬」。我們深信 LCSD,是出於善意地提出專屬兒童劇場,可惜似乎沒有吸收某文化區的經驗,還未有效處理好,咨詢就會成為一個地雷。

 

LCSD 需要有認受性的夥伴

 

回顧一下教育局同期的正面經驗,就是教育局去年籌備興建幼稚園資源中心時,由零開始以「專家顧問小組」作為策劃的夥伴。意思就是從意念、目標、比例分配、教育功能、理論依據,與眾夥伴溝通,一步一步向前推進。再到內容的設計、需求、應用及細節上的構思。而專家小組基本上涵蓋全港主要辦學團體,大專院校專家,及藝術教育團體的主要持份者,於是在發展過程當中,所有專業及反對聲音一早知道,作好準備,並由專家們作為夥伴協助解答,減輕咨詢過程的所有震盪。

 

憂慮可以想像

 

預測這不是一條易行的路,更可惜「進念」這個「外行」顧問,在兒童藝術及教育事務上公信力不足,沒有排解 LCSD 壓力的人脈關係,預計 LCSD 將可能面對腹背受敵的情況。建築一所劇場其實一點也不困難,要承擔一所劇場的發展方向,就不簡單。元朗劇院如何困難,署方只是在燒錢,沒有任何大不了,誰也不會苛責。現在,沒有全港兒童戲劇概況普查,就進入研究籌建「專屬兒童劇場」的顧問細節,看到已經滿有想法的官員,還選用幾乎沒有兒童戲劇經驗的顧問單位,憂慮可以想像。

 

作為一個從事兒童戲劇近35年的人,香港會建築一所「兒童劇場」,個人當然是「舉腳贊成」,但「柯士甸站上」的經驗歷歷在目,只怕「畫虎不成反類犬」,「好打得」只適用於擂台,應該不能在文化事業上,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