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間家居親子遊戲之五

[文:王添強] 2020/02/25

A、六至八歲兒童組別

通過觀察與理解,認識周邊事物,並且關心周圍的情況,掌握知識及人際關係,是所有進入小學的小朋友,其中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

學校是一所提供知識傳授的最佳地點,主要原因,就是知識可以同時傳授給一群同齡的小朋友,讓他們分享、理解及共同認識同一件事的美好經驗。這種共同分享會帶領未能夠馬上明白的學生,不知不覺之間通過同伴啟發逐漸明白。

現在的問題,是學校制度過份重視考試,競爭過大,讓學生之間的感情關係疏離,共同學習的精神被沖淡,另外由於過分以群體學習成績統一標準為基礎,個性的造就就被削弱。

現在借居家時間,家長就可以試在家進行孩子個性化發展學習的補充,找到自己孩子的特質與優勢,並借居家時家庭成員之間的集體活動機會,讓小朋友適應在沒有太多競爭芥蒂下共同活動,享受共同學習的樂趣,讓共同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未來回到學校的時候,就樂意與同學一起共同學習與生活。

 

1、小小報導員

現在手機及網路傳遞普遍,人人都可以成為網絡節目主持人,家長可以利用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作為例子,向小朋友教導如何成為一位節目主持人。

之後,家長可以與其他家長合作,為小朋友之間開一個交流群組,一個可以互相直播講話,共同學習的群組平台。家長切記,這不是用來增加收視、贏取點讚,建立商業效益的機會,純粹只是一個小朋友互相學習的舉措。

開始的時候,每個家長請小朋友通過手機拍攝,恍似電視主持人一樣的片段,介紹自己的生活,例如介紹今天餐桌上的食物,或者今天非常有趣的遊戲及活動。目的不是要介紹這些活動,只是通過語言描述,讓小朋友為之後直播作好演習與預備。

有了介紹生活片段經驗之後,就可以請小朋友在手機前直播讀繪本,講故事,或介紹喜愛的故事書。

之後,介紹一些他們所認識的事情,譬如新的事物,或新的發明,或新奇的動物。

成熟以後,請小朋友找一本書,或從網絡中研習一段新的事物,進行介紹,一邊看著資料,另一邊馬上向手機直播說明及介紹這些事物,最好是以科學及大自然物件有關的題目。這就是遊戲核心的學習部分。

目的在訓練小朋友,通過視覺閱讀文字,馬上可轉化成說話內容,向手機上的群組說話直播。

 

溫馨提示

這不是一個教小朋友做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遊戲,只是通過遊戲鍛鍊小朋友可以一邊閱讀,馬上可以講述。通過活動使腦額葉獲得活躍刺激,有利孩子腦部發育的學習行為,通過一個群組直播的方法,只是增加小朋友參與的趣味性。

 

2、家務小天使

八歲以前,小朋友做家務不是真正希望他們能夠參與家庭的工作,服務別人,只是希望通過做家務讓小朋友從中學習。期望小朋友從家務中學習-聽指令,按照指令辦事,合作,手眼協調,獲得人際關係稱許的滿足感等。

指令:家長要溫柔而堅定的語氣,簡單而按部就班的闡述,向小朋友下達清晰協助做家務過程的指令,當中要加入麻煩及感謝的字眼,特別在家務完成之後。

聽指令:之後,家長要等待小朋友是否能夠復述自己明白及不明白的部份,觀察小朋友在執行父母的指令時的步驟與反應,是否能夠度完成工作,對指定的明白的程度,是否有能力靈活應變地執行指令,執行時的情緒是否歡娛,過程是否樂意。

合作:在執行家務的時候,小朋友是否願意與家庭其他成員合作,在合作過程是否願意遷就一下別人,與別人妥協,是否能夠保持快樂合作的情緒。

手眼協調:家長觀察小朋友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手眼協調能力水平。我們不是要強迫小朋友做超越能力的工作,只是通過過程讓我們知道他的工作能力與範圍,好作日後教導與學習的部署。當然家長要尋找不同年齡段肌肉及肢體發育的資料,以便作出更深入比對及評估。

滿足感:獲得人際關係的接納及稱許,是年輕人成長過程中,他們其中一個樂於追求的事情。因為,被別人接納意味着自己在社群上有一定的位置,如果過程當中不但是被接納,更被讚賞,他們「自我良好感覺」就會有更好的發展。由於「自我良好感覺」是建基於與人合作,所以就不會出現自私傾向的發展,這種「準自信心」對小朋友人際關係發展很有幫助。

所以家長不要輕看擺餐具,協助洗碗、洗衣,為植物澆水,協助照顧寵物,協助媽媽搬運、預備菜餚,為下班回來的爸爸送上拖鞋等事務。家長要按孩子能力範圍,容許家務因小朋友花費更多時間,並且完成在當中使他們獲得滿足感的整個過程。這是小朋友成長階段的重要學習歷程。

 

溫馨提示

做家務意味着必然會出現錯誤例如打破餐具,家長應該用平常心,去安慰及接納孩子,不應拘泥於家具價值的破損。當然,家長明知有小朋友參與,就要先把名貴及有紀念價值的家具收好。沒有小朋友是樂於出錯,所以當他們出錯的時候,本身亦都很驚慌及難過。所以安慰、支持及鼓勵非常重要,並且在事後用理性的角度,平靜與他們分享失敗的原因,補救的辦法。讓小朋友學習事情可以修補,可以解決。

 

3、快閃咭

之前,在多個遊戲已經製作了很多小咭片,包括數字、動物及交通工具,這次又有再次使用的機會。

按孩子年齡段的情況,先發放每人數量相同的小咭片,由5張到10張。小朋友可以先看一次這些咭片上的物件,再把所有咭片反轉,放在自己前面,不能再看到。

之後,輪流抽取咭片,抽取後打開,小朋友要決定自己的咭片內,是否有相同及同類的東西,例如:飛禽、會飛的、四條腿、走得很快等等。如果有,就可以配對成功打出去,自己的牌就會減少,如果不肯定就要Pass,如果出錯配對失敗,這張牌就會加入成自己的牌內反轉放在前面,咭片數量就會增加。

最後,誰最先把牌全部打出者勝。

 

溫馨提示

這是一個考驗記性,考驗決斷力的遊戲,通過遊戲過程,讓小朋友產生緊張的情緒,通過專注力,讓他看到打出牌閃出的形象及自己原有的影像是否相同。嘗試去訓練小朋友身邊掠過的知識,是否能與有效率與原有記憶知識融會貫通。

 

4、手語歌

樂器演奏,及一邊歌唱一邊打拍子,已經被證明能夠激活腦部運行。單純唱歌及打拍子已經對腦部有幫助。我們嘗試加大難度,一邊唱兒歌,一邊做手語動作。

家長首先與小朋友共同合作,把兒歌的名詞、動詞、量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用一個動作來代表,設計恍似失聰人士的手語。就是我們經常看到世界各地領導人講話時候,站在裏面做動作的那一位手語翻譯員的動作。

之後,家長與小朋友一邊看歌詞,一邊用口唱歌,一邊手部做手語。切記必須又唱歌,又做動作,才能達到這個訓練的核心功能。

熟練之後,可以把小朋友個人或家庭成員集體歌唱及做手語的片段,放上交流群組,目的不是在炫耀,乃是期望小朋友通過拍攝很認真地完成歌唱工作。

 

溫馨提示

過程中,手眼嘴協調這麼困難的動作,很多時候家長才是最易犯錯的一位。家長只要用平常心接受批評,樂於學習、改善自己、重新開始,這個願意接受批評的身教,比一切教導更有價值。

 

居家親子學習活動,永遠是人生的寶貴時間。現在借此特殊光景多番鍛鍊,好好享受快樂親子光陰。熟練之後,把這些活動持續執行,無論之後任何時間,都要執行,讓我們的小朋友獲得更大的成長。

 

疫症期間,我們除了祝禱,及做好個人防護,與社會充分合作外,可做的事情可能極為有限。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表現出消極的情緒,會感染小朋友在面對逆境時產生無力感。如果,我們可以通過遊戲及活動的積極情緒,讓小朋友在逆境當中,覺得自己有能力作出一些改變。並且,在當中小朋友擁有手眼協調能力的訓練,與人合作學習的機會,積極與家人改善關係的行動。不失為,很好的苦中作樂。

 

病痛只能折磨你的肉體,情緒、心態才能損害你的靈魂。這些遊戲活動,不是單純要改善身體狀況,不能防疫,也不能讓小朋友迅速變得聰明伶俐。主要是希望能夠改善大家的情緒及心態,讓大家擁有暫時快樂的時刻,好去面對未來不預知的情況。

 

B、二至四歲兒童組別

兩至四歲,以至更年長的幼兒及兒童,最重要的學習對象就是家長,當然與其他小朋友一起進行互動遊戲也很重要。幼稚園上學後,親子身教遊戲與活動,依然在家中活躍是學習的重中之重。

 

如果,我們可以借此萬不得已時刻,使居家親子遊戲活動成為一種潮流,可能算是不幸中之大幸。期望很快的將來,一切回復正常的光陰,但親子遊戲沒有減退,依舊成為家庭成員之間的主要活動,替代電腦、手機、螢光幕,將會是我們兒童成長之福,家庭之福,社會之福。

 

切記,「遊戲」不單是兒童的娛樂與放鬆,而是兒童的生活、工作與學習。「遊戲」可以激活兒童的大腦發展。兒童從「遊戲」中認識世界的事物,社會及人際關係,無論是親子或集體進行,效果一樣良好。

 

1、一分鐘

「測量時間」學習對大家而言,可能有點抽象,如何讓兩歲至四歲的小朋友進行認識時間的遊戲呢?如何在漫長的居家學習時間,讓學生學習時間呢?介紹一個時間管理遊戲-1分鐘。

二歲至四歲的小朋友無法正確理解時間,但可以用心理時鐘概念建立,讓他們明白時間的長短,我們就玩一個遊戲叫「1分鐘」。

家長準備手機的計時器、匙羹及乒乓波,把乒乓波放在匙羹上,請小朋友及其他成員,從家中最長的兩點位置,來回走動,看1分鐘之內,小朋友及另一位家庭其他成員,可以走多少次。

熟練以後,把走得最多次數的家庭成員,及最小的家庭成員抽出來,請他們分別用正常速度往返距離走動,不用心急,不是鬥快比賽。

看看5分鐘之內,可以走多少次,家長與小朋友可以共同用豆子放入容器中,一次一顆去數來回行走次數,計算兩成員各自走了多少次。分別把兩個成員次數的豆子,平均分成五份,放入五個小容器,就知道每人每一分鐘來回行動多少次。

有了這個經驗,就開始測試來回行走,五分鐘共多少次,找出一分鐘可以走多少次。於是,我們以後就可以用行走多少次,來向小朋友介紹一分鐘的長短。

之後,可以讀繪本,家長與小朋友分別讀書三分鐘至五分鐘,看看每人可以讀多少字,數出總數,平均出來就知道一分鐘可以讀多少文字。之後可以試講故事,用倒數計時器看一分鐘可講述的內容,慢慢建立孩子時間長短的概念。

 

溫馨提示

小朋友的時間會隨心情而改變,心情良好的時候他們時間會過得很快,所以有時間觀念的學習,不等於小朋友玩得高興時候的真實內心感受。但,有了更強的時間觀念,作為家長與孩子活動期間,要轉到下一個活動環節時,給他們預告時間的管理提示,就有更強的基礎,由於計時器的應用已經被接納,所以當我們要小朋友多少分鐘之後,停止遊戲的預告,就可以用計時器去幫助。目的不是要非常嚴格的管理小朋友生活歷程,只是希望小朋友有更強烈的時間觀念,好使未來生活節奏,有更好的規劃能力及效率。

 

2、大自然收集家

家長可以同小朋友嘗試在家中,用電腦收集不同天氣與地域的大自然圖片,無論天氣變化、氣候、生態環境、國家、地區、水果、動物、植物等圖片。

收集圖片之後,最重要是把照片分類。分類方法不一定是按科學分類,可以由家長與小朋友共同商議,共同建立電腦分類文件夾的題目,例如:不同顏色、不同民族、不同類別動物與植物、不同地區等。共同觀看後決定這個圖片應該如何歸類。

有了分類圖片電腦文件夾之後,就要開始在電腦蒐集文獻資料,看看這個分類題目東西的所在地方,有什麼特別之處及各種資訊,有什麼可以供大家學習及注意的地方?

有了這些圖片庫,未來很多遊戲,就可以有資料供活動進行。有了這些文字資料介紹,孩子將來長大後,到六至八歲玩「小小報導員」遊戲時,就有材料供進行手機直播活動。

 

溫馨提示

蒐集資料行為,可以擴展小朋友知識學習範圍。分類的行動,能刺激建立小朋友的分類智能能力。

家長不需要過分緊張他們的分類是否合乎科學,家長亦不需要做無敵「萬能老師」身份去教導孩子。家長只需要用身體力行方式告訴小朋友,我們都是客觀學習的一群,只要收到新資訊,有任何新內容必然知錯能改,不斷求取改善,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分配照片類別,這才是我們的行為,這態度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3、水果紀錄片

家庭電腦有了很多不同的資料,當然也包括水果及蔬菜,家長與小朋友就可以運用水果的介紹文字作藍本,介紹不同的水果實物,通過手機拍攝,錄像之後在網絡群組的小朋友進行介紹,全面描述這個水果的外型、顏色、味道、來源、及各種歷史資料,例如:原產地,如何變革到今日的樣貌等,並且進行試食及分享。

介紹完水果後,可以介紹其他食物、東西及產品。

 

溫馨提示

由於兩歲至四歲的小朋友年齡比較偏小,在紀錄片拍攝的時候,家長可以從旁幫忙,特別在切開水果的部份,但希望家長不要插手太多。

期望通過這個活動,讓小朋友介紹及講述自己的想法,從而使大人更加瞭解他們的口味,並且為語言描述能力進行鍛鍊,打好基礎。也借此機會讓小朋友嘗試不同水果的味道,減少小朋友的偏食習慣。

 

4、香料偵探

我們首先讓小朋友用嗅覺,去聞不同香味物品,例如:肥皂、洗潔精、香料、香水、香木、香味食物等,讓他從經驗先記憶物品的味道。之後,蒙上眼睛,考驗小朋友是否可以從香味認出此等物品。家長一定要確保你的小朋友,沒有對這些物品有皮膚及呼吸道的任何「敏感」現象。

最後,進行比賽,看看蒙上眼後,認出物品數量最多的家庭成員獲勝。嗅覺是一個可以刺激小朋友記憶活躍的媒介,開啟他們嗅覺敏銳之後,就可以帶領小朋友去用嗅覺感受環境的味道,例如:特別味道的店舖、宗教場所、特殊儀式舉行地點、特別季節的郊野、食店等。這些地點、味道與事情加起來,都會使小朋友對事情念念不忘。

 

溫馨提示

如果香料是屬於有刺激性或香料有微粒可以飛揚,家長就要用布先把這些香料包好或掩蓋,以免刺激到小朋友的呼吸系統。敏感是大忌,家長必須小心查證才能使用。刺激小朋友十分重要,保護他們更為重要。

 

「遊戲」就是小朋友的生活、學習與工作。如果我們能把小朋友所有的學習,都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對於兩歲到八歲的小朋友,幫助將會很大、很明顯。

 

因為「遊戲」使兒童從快樂中學習,產生的內分泌可以幫忙增強他們記憶,學習成果更為牢固。

 

「遊戲」中,參與者無論是家長或師長都會以平等身份,友善關係出現,對於小朋友而言,就不會產生學習距離及芥蒂,他們就不會覺得這些東西是被訓示及被迫強記,孩子對所學東西就不存在必須記憶的負面壓力,反而因此探索、學習得更深入,沒有壓力每每記憶更牢固。

 

任何艱難的日子必然過去,就像繁花盛放的春天必然在嚴冬之後出現,黎明的曙光必然驅走黑暗。通過「遊戲」擁抱樂觀,正是我們期望大家共同擁有的禮物。

 

~歡迎友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