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的呼喚
(為什麼兒童及青少年劇工作者要研究、學習兒童文學呢?)
[文:王添強]  7/2/2020
 
演繹及改編兒童文學作為舞台作品,基本上是兒童戲劇界與兒童文學最直接的接觸。為什麼兒童及青少年劇工作者要發掘、研究、學習「兒童文學」呢?因為,兒童及青少年劇界應該在此的吸收,遠遠超過這些,不單只從中可以狩獵優質作品,更可以從中找到當中的環境與生態,特別是找到童真的呼喚。
 
兒童文學對兒童戲劇的貢獻
A、肥料
如果,兒童劇是「農作物」,兒童文學就是農田上的養分、「肥料」。對於劇藝工作者而言,就是創作的滋養元素-角色、性格、經歷、情節、故事及感情等。這些元素在兒童文學作品當中俯拾即是,這些都會豐富我們的創作,把作品的生命立體起來。
 
B、食譜
如果,兒童劇是「菜餚」,兒童是「食客」,兒童劇藝工作者就是「廚師」,兒童文學就是烹飪書中的「菜譜」。對於我們而言,就是風格、策略、形式与藍圖。我們就可以借兒童文學找到兒童的集體口味,事半功倍地滿足兒童食客的食慾。
 
C、森林嚮導
如果,「原始森林」是深不可測的兒童心靈世界,兒童文學就是帶領兒童劇藝工作者在原始森林遊走的「嚮導」。對於我們而言,兒童文學就是懂得兒童的直覺,不用地圖可以通過感覺與心靈,自由自在地通向兒童的靈感。兒童心理研究當然重要,但懂孩子靠的可能是一種直覺,兒童文學就是通向兒童的這種直覺。
 
D、記憶基因
三文魚天生本能就能回到出生地產卵,彷彿有一種遠古記憶植入遺傳基因一樣。兒童文學就是兒童劇工作者的這種遠古「記憶基因」,喚醒我們深藏潛意識的童真面容,回復兒童時代的心靈世界。兒童文學使我們看到孩子,不單看到,還從中接觸到他們的身、心、靈。
 
兒童文學帶給我們創作元素、風格藍圖,通向兒童及回復童真。所以,從事兒童文學的研習,恍似兒童青少年劇藝工作者坐上通往兒童心靈世界的順風車。
 
還有兩個關鍵問題需要兒童戲劇工作者思考
第一、如何面對家長在兒童文藝消費佔主導地位。第二、悲傷、苦難、深奧、艱澀、難於啟齒題目不容易在兒童及青少年劇場 TYA 中出現。而這些帶有對未來成長深刻思考及艱澀探索的東西,基本對年輕觀眾未來更為重要,因為年輕人正要面對這些艱辛的未來。
這些都是我們兒童劇藝創作與發展的關卡,兒童文學又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a、借用家長信賴的東西
兒童劇消費主導權在家長手上,是永遠沒法解開的死結。世界的一貫解決做法,就是借用這些已經被家長接納,深信已經對兒童成長很有意義的兒童文學。把舞台作品寄生在兒童文學窩居之中,直至兒童劇藝被觀眾群所接納為止。近年「學童戲劇活動」被證實對兒童有教育意義,兒童劇藝舞台才終於破殼而出,可以從另一角度被家長及老師所接納。
所以,兒童文學及學童戲劇活動雙管齊下,才是當前世界各地兒童劇藝 TYA 的普及戰略路線。
 
b、兒童文學的理性藝術特質
文字的理性特質使悲傷、苦難、深奧、艱澀、難於啟齒題目,自古代童話,一直涵蓋至安徒生,縱橫兒童文學的海洋之中,從不缺席,特別是青少年部份。
文字的象徵性,理性地把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的分割與組合,必須通過讀者的主觀解讀,通過想像力才能生效。通過看到文字想像畫面,左右腦協調動作,使讀者產生閱讀後的感情認同,不做成驚嚇與絕望,產生同理心而沒有心理陰影。使悲傷、苦難、深奧、艱澀、難於啟齒題目,可以在兒童文學中縱橫四海。而傳統舞台直觀傳達感受的做法,特別是寫實戲劇對觀眾現場的影響,可以算是截然不同,所以只要能找出兒童文學的元素,使年輕人產生只有感受,而沒有陰影的手法,悲傷、苦難、深奧、艱澀、難於啟齒題目,就可以在兒童戲劇世界中縱橫四海。
所以發掘兒童文學中,象徵、分割組合、對比、寓言、疏導、循序漸進、重複而逐漸放大等手段的運用,使舞台觀眾與角色感同身受,可以理性分析而不陷入絕望之中,對悲劇及慘痛產生同理心但充滿改變命運的力量。悲傷、苦難、深奧、艱澀、難於啟齒題目,就可以充分在戲劇舞台中發揮,看起來兒童文學的發掘、探索、研究,正就是通往這方向的最佳途徑。
 
我們都曾經是兒童
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是兒童及青少年,只是童真的情感被殘酷的現實生活的所掩蓋及蒙蔽,只要通過喚醒這方面的本能,童真直覺就能在兒童劇藝工作者再現,兒童文學正是來自那遠山的呼喚,正是那扇能開啟兒童的大門。有利大家創作受年輕人歡迎,有利他們成長的藝術作品。這些對兒童文學的瞭解、研究及發掘,不單對兒童劇工作者有好處,對家長、老師、校長、社工、文化工作者同樣重要。
 
 
~歡迎友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