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至三歲嬰幼兒親子教養遊戲

[文:王添強]  15/8/2019

 

一、聲音與語言發展的親子遊戲

嬰幼兒一般到 5、6 個月,就會意外發出「Ma」及「Ba」的雙音。之後,到10 個月左右就會發出「咿呀」聲,也會比較清晰地叫「爸爸」及「媽媽」。

如何使用用遊戲去刺激他們語言智能發展呢?

 

1、快樂的聲音(0-1歲)

媽媽或爸爸抱著嬰兒時,要面對寶寶面頰距離30釐米之內,用快樂的表情看著嬰兒發出「Na,Na」,「Ba,Ba」、「寶寶」等雙音節。說話時,家長要看著幼兒的面頰,媽媽或爸爸運用面部愉快表情,與溫柔的語氣與嬰幼兒溝通最為重要。當嬰兒對家長說話有反應時,家長就可以向嬰幼兒講述周邊發生的事情,當然要加上豐富的表情、動作,要做到好像真正聽到嬰幼兒與你「、喲喲」地的對話。家長要用放鬆態度,用完整語句認真地、緩慢、清晰地與 6至12 個月的嬰兒交談,甚至是一起逗笑活動,這種沒有真實表達意義的說話交流,對嬰幼兒語言發展十分重要,他們正在發展樂於與人交談的意願。

 

2、歌唱快樂(0-1歲)

音樂與兒歌永遠是兒童語言發展的幫助,由妊娠期就可以使用,可以播放給懷孕時媽媽,讓她放鬆心情,增加良好內分泌,有助胎兒成長。

到嬰幼兒時,舒緩音樂可以使他們母子情緒穩定,兒歌可以刺激嬰幼兒發展。媽媽或爸爸最好是一邊播放,一邊一起唱。當然,媽媽、爸爸要用豐富的表情與動作,親口唱出歌曲,對嬰幼兒最有幫助。

 

3、故事的對談(0-2歲)

講故事可以從三個月的時候開始,距離30釐米開始逐步拉遠。講故事時,向兒童出示很多精美圖畫的嬰兒書,用清晰豐富的語氣,把簡單故事講給嬰幼兒收聽。如果可以,多選擇韻律文字的圖畫書,效果更好。媽媽與爸爸的親切、和藹與樂趣,享受閱讀的表現,極為重要。

到一歲左右,可以一邊講,一邊指著書中圖畫提問,例如:圖畫有什麼動物呢?動物朋友去幹什麼呢?講故事時,媽媽與爸爸要用溫和而有趣的語氣,與肢體配合。閱讀後,加上輕輕擁抱與親吻更佳。

遇上幼兒有過分興奮或注意力分散時,媽媽與爸爸要忍耐,溫柔而堅定,保持自己對書本內容的喜好感覺就可以,等候孩子的精神回歸,再開始閱讀。家長都是通過身教,使幼兒喜愛書本與閱讀。

 

4、公仔講故事(1-3歲)

媽媽、爸爸可以運用孩子的玩偶與孩子交談,每人各手執一個或多放一個玩偶,一起幻想去森林、海底、黑夜中冒險,太空中飛行,草原邁步與深海潛泳。媽媽與爸爸可以用家具扮演一些大自然的障礙,例如:高山、怪獸、大樹等。媽媽與爸爸扮演的玩偶與孩子的玩偶相互合作,一起闖關。家長要盡量給孩子機會,由他們做決定,家長只做弱者,做跟隨及輔助角色。之後,可以改為用其他玩偶或動物玩偶扮演受傷或需要幫助的角色,家長與孩子的玩偶出手相助。

家長要在孩子兩歲後,開始示範慢動作控制玩偶,孩子不一定能全部掌握,但從家長的身教中,明白及認識操控的力度與節奏。說話更是關鍵,家長的句子在扮演中要緩慢而完整,故事要有趣而開心。

 

5、認字對話行動(1-3歲)

生活上,有很多漢字可供家長使用,特別是交通交匯或車站月台的牆壁上,家長就可以用這些漢字來講故事,家長不是要跟孩子講明白字詞的內容,而是要有進行對話的感覺,多用疑問句,例如:見到三點水旁的字,就詢問孩子,知道什是與水有關?身上有沒有水瓶?三點水有什特別意思呢?與水有什相同之處?什時候喜歡?什時候討厭?切記目標不是教導孩子知識與認字,而是打開話題,使孩子多用語言表達想法,增加孩子說話的字詞數量,與事物的好奇心。所以,孩子應用回話的句子數量比認知內容重要,引發他們講出想法才是目的,不是內容是否準確。超市、百貨公司、博物館也是很好的談話地點,但切記註意音量大小的控制,及不要成為家長瘋狂購物的借口,認清楚這是親子學習的活動。

 

6、表情萬花筒(2-3歲)

家長在網上下載或購買表情的照片,例如:高興、悲傷、生氣、憤怒、失望等等。拿出面孔圖示給嬰兒觀看,並一起模仿這個表情,之後家長重復說這表情的字詞兩、三遍。最後,出示不同照片,給親子輪流模仿表情,每次在扮演後說出這表情的字詞。當孩子已經掌握時,家長可以講故事途中,出示“表情照片”來描述故事人物在這一刻的情緒,並且共同探討及瞭解角色為什會有這個情緒的原因,通過表情了解角色,通過角色了解情緒。

 

7、律動唱遊(1-3歲)

一邊唱兒歌一邊做動作,永遠是最佳的親子活動,家長在網上下載兒歌,自己先簡單掌握動作,親身教授(一定不能用錄像來教導)。父母不用緊張動作是否標準,要放鬆、愉快、開懷中歌唱及舞動便可以。每天不定時進行,親子音樂活動加上打拍子更為合適。

 

8、親子共讀(2-3歲)

家長保持睡前或特定時間內,進行親子共讀故事,是培養孩子認知能力、認字能力,使人生充滿豐富與快樂的重要事情。兩歲前主要是引起閱讀興趣與培養愛好,兩歲後才是真正閱讀,並且主力是通過閱讀加強及延長孩子的專註力。從閱讀過程中,通過他們的喜愛瞭解孩子的氣質傾向及天賦,曠闊孩子的生活經驗,親子閱讀的書本類型必須豐富及多樣性,更要每天堅持進行,這才對他們成長起重要作用。

 

二、肢體動作與協調發展的親子遊戲

大小肌肉運用,爬行的鍛煉,平衡與協調能力的改善,都是嬰幼兒刺激腦補發育的重要步驟。特別是零到三歲的孩子。

 

1、翻身、爬行、蹦蹦路(0-1歲)

兩個月開始嬰幼兒就能把動作由無意識,反射動作升級到有意識的肢體動作,家長可以運用色彩鮮艷的布玩具,逗引他們伸手、轉換視線。

四個月後,家長可以把嬰幼兒放在大腿上,攙扶著他們的腋下玩蹦蹦跳,之後要由家長主動變成孩子主動。當孩子自發蹦蹦跳後,便可一邊兒歌一邊跳,增加他們的肌肉鍛鍊。過一些月份後,家長更可通過玩具逗引嬰幼兒側臥、仰臥及俯臥,或幫助他們右腿達到左腿之上,嘗試自行翻身。到第六個月後,家長就要通過玩具逗引嬰幼兒爬行,爬行對孩子協調能力及腦部發育很有幫助,但不要急於“步行”。

之後,可以鼓勵快爬及打滾,慢慢他們自然站起來,開始步行。家長不要扶持他們強行加快學行能力,因為爬行及嘗試站立的過程,對腦部協調各部分的發展很有幫助。

2、跌跌碰碰與對下撿物(8-18個月)

8個月左右嬰幼兒就會扶著東西嘗試站立,10個月左右就會扶著東西嘗試向前移動。這些過程中跌跌碰碰,坐下再站立的動作,對嬰幼兒平衡發展很有幫助,不要攙扶腋下帶著嬰幼兒雙手步行。當嬰幼兒失去平衡之後,再用身體協調達至平衡是人類身體協調的重要功課,也是這個時期嬰幼兒鍛煉中最有價值所在,不要急於步行。

當嬰幼兒能單手扶物走路時,家長可以把玩具放在他們的腳旁,逗引他們蹲下撿拾物件,因此他們可能失去平衡,家長不用驚慌,要保持愉悅的態度,不斷鼓勵使孩子喜愛跌倒再站立,從中學習平衡,並且獲得自己站起來的成就感。當然家庭環境要安全。

 

3、墊腳尖與邁步走(12-18個月)

訓練嬰幼兒腳趾用力,增加腦部發育的刺激。單腳嬰幼兒能站穩後,家長可以拉著他們的雙手,向上提升,刺激他們腳趾用力向上推動身體,每次成功後都要用完整的句子對孩子進行鼓勵:"寶寶升起來,真厲害!"

嬰幼兒步行有點穩定後,家長可以單手輕力牽著他們走路,並且嬰幼兒用繩子牽引著玩具車走路。走路的步伐要每天逐步加快,最後留下嬰幼兒自行拖拉小汽車行走,媽媽在前面用完整句子進行鼓勵:"寶寶走路了,汽車走的很快。"如果嬰幼兒跌倒,家長不用表現出擔心,保持微笑,安慰和鼓勵他站起來,成功後,給他大大的擁抱,增加成就感。家長要注意安全。

 

4、請跟我做(1-2歲)

當嬰幼兒基本能站穩及走路後,媽媽或爸爸可以玩這個遊戲,在兒歌音樂或歌唱下,家長笑一笑,請寶寶笑一笑,家長搖一搖,請寶寶搖一搖,家長木頭人,請寶寶木頭人,家長蹦一蹦,跳一跳,請寶寶蹦一蹦,跳一跳。基本模仿能力後,可以進行圍圈,左轉,右轉。家長一定要動靜適宜,時動時靜。家長在動後安靜時可以輕輕溫柔地擁抱嬰幼兒,親吻一下,讓孩子在安靜時感受到父母的愛,所以愛上安靜。

 

5、接氣球(18個月-3歲)

家長運用一個彩色氣球,拋上空中,讓嬰幼兒用手去接,之後可以指令他們用身體不同部位去碰正在下降的氣球,例如:臉部、手、腳趾等。當嬰幼兒接球成功,可以改用沙灘球或很軟的大海綿球。最後,3歲幼兒可以在圍裙幫助下來接“豆袋”,或把球投籃。

 

6、上下左右照鏡子(2-3歲)

當嬰幼兒能玩線路板,能用幼兒筷子或餐具時,家長就可以教導嬰幼兒“上下左右”的觀念,並且一邊唱兒歌,一邊做做上半身"上下左右"不同的規律動作,家長要與嬰幼兒同一方向動作,以免他們混亂。

兩歲後,嬰幼兒就會開始意識到鏡子裏的是自己,家長可以鼓勵他們在大鏡子前面做動作。

 

7、單腳站與跳飛機(2-3歲)

“跳飛機”是對嬰幼兒成長很好的遊戲,因為當中有很多單腳站與雙腳跳的動作。

單腳站是嬰幼兒平衡能力成長的重要鍛煉,家長可以與他們一起比賽,看堅持單腳站時間最長的勝出。家長要讓孩子保持單腳站越來越長,並且有很多勝出的機會,但中間也有讓他們有失敗的經歷,讓他們在輕鬆環境下有面對逆境的訓練。

 

8、刷牙、自理與收拾(2-3歲)

2-3歲時養成生活習慣的重要時間,家長要用讚賞的方法,鼓勵孩子自己刷牙、漱口,攜帶自己的物品,攜帶自己的水壺及小玩具,收拾自己的玩具及繪畫小本子。

由於嬰幼兒的自身能力與體力限制,自理訓練要以溫柔而堅定的鼓勵為主,並且必須是由短至長,由輕至重,由簡單至復雜。例如:收拾玩具,不能一開始全部要他們完成,可以親子一起,媽媽在旁指令幼兒收拾其中一些他們特別喜愛的玩具,交由他們負責。慢慢父母可以有清楚指令請孩子收拾哪一些,由少至多。嬰幼兒攜帶東西,也可以從“小玩具”開始,再到小點心及水壺。目的是把自理變為樂趣,自理成為生活習慣,三歲後就可以把自理延伸至幫助家人及老師,甚至是其他人。

 

三、與人交往、人際關系發展的親子遊戲

嬰幼兒自出生就會運用哭聲及肢體表達情緒及想法,最初當然是與父母溝通,慢慢表達能力增加,就會伸展至其他人。

 

1、碰碰身體大行動(0-6個月)

剛出生後,媽媽就可以在嬰兒醒時,以快樂的情緒輕輕觸碰或撫摸他們小手、小腳、小手心。當嬰幼兒肌肉發展反應,能伸縮,握拳動作後,可以把父母的手指給嬰幼兒握著一起歌唱。

嬰幼兒兩、三個月大,大人逗樂他們有反應後,父母要溫柔點著嬰兒的臉部各部位與他們談話:"寶寶鼻子好可愛,像一顆珍珠一樣!寶寶嘴巴好漂亮,每天都會笑!"

之後,可以一邊歌唱兒童歌,一邊點碰他們的小臉。慢慢鼓勵教導兄弟姐妹及其他家人也用溫柔的手與嬰幼兒快樂地觸碰。

 

2、接收與給予的遊戲(0-1歲)

父母把嬰幼兒喜愛的玩具逗引他們,當嬰幼兒伸手拿到玩具時,父母在旁溫柔地說:“謝謝!”當幼兒握到物件有所反應時,家長要用眼神及表情、動作表示讚賞及鼓勵。

從父母慢慢延伸至家人,每次伸手握著別人給予的禮物時,都在旁溫柔地說:"謝謝!"之後擴展到"您好,再見、早上好!"等,記著不是強迫寶寶說話,只是父母、家人不斷說這些感謝話,使他慢慢理解當中意義,模仿大人的行為。

當嬰幼兒肌肉操控能力,他們就會嘗試把玩具交還給予父母或家人,父母及家人接收到玩具時,一定要繼續把玩具放在他視線之中,禮貌、溫柔充滿笑容地說:"謝謝,寶寶!"之後,說:"這個太好玩啦!還給你!謝謝!"再把玩具遞給嬰幼兒。記著這個時期,家長不能把玩具接到後收藏起來,因為小朋友會錯誤,理解為東西不見了。

 

3、親親寶貝(4-12個月)

父母如果要上班,離開時要溫柔及親切與嬰幼兒說:"再見!"回家後馬上向他們說:"媽媽/爸爸回來了……!"要利用這機會輕輕、溫柔地親吻嬰幼兒,與他交談一段時間,輕輕觸碰身體不同部分,全程用眼神交往,增進感情。慢慢由家長擴展到家人、兄姊及祖父母身上。

 

4、分享、合作、小主人(1-2歲)

父母要為嬰幼兒預備專屬的餐具、圍裙及位置,使孩子有歸屬感。父母可以運用兒歌改編成“吃飯歌”,每次吃飯時都溫柔地唱。

父母開始鼓勵孩子用雙手端著杯子,送贈給父母或家人來分享,並且溫柔地說:"請爸爸喝水。請爺爺喝水。"家人要溫柔微笑地回應:"謝謝,寶寶,水很好喝。"

之後,鼓勵寶寶去幫助家長及家人取拖鞋及各種小物件,成功後大家一定要說:"謝謝!寶寶的幫助"。養成嬰幼兒眼中有自己與別人,並且願意分享及合作的習慣。

 

5、紅綠燈、小火車(1-3歲)

父母與嬰幼兒在小區安全的公園草地上,爸爸做“車頭”,孩子拉著爸爸的外當“司機”。媽媽用紙板做兩個牌子,媽媽舉“紅燈”要停下,媽媽舉“綠燈”可以行走。之後,父母可以與嬰幼兒及兄姊一起在玩“小火車”,一個一個拉著前面的外衣,最前的扮火車頭。家長要鼓勵嬰幼兒做火車頭,還要發出火車的聲音。

當孩子可以跑步時,就可以玩捉迷藏。這些遊戲對孩子明白規矩,都很有幫助。

 

6、扮鬼臉(2-3歲)

準備一些不同表情的照片,例如:吐舌頭,大笑、閉上一只眼睛,撇嘴等。媽媽先示範,先做鬼臉,再由幼兒一起做,通過模仿過程建立感情。父母其實在嬰幼兒零歲時,就可以多向他們扮鬼臉,讓孩子學習理解及分析面部表情變化,刺激他們的腦部發展。

 

7、做廚師與家家酒(2-3歲)

父母與孩子運用廚房玩具一起扮演廚師,並學習一起進食,分享食物。進一步,可以一起假裝扮演照顧嬰兒玩具偶,及進行模擬商店買賣活動。父母可以與小孩一起制作紙幣,並教導孩子如何購物及付錢。

 

8、捏麵團及泥塑公仔(2-3歲)

父母先用橡皮泥培養幼兒手指捏橡皮泥的能力,教導他們做各種造型。

當孩子已經掌握基本手指運用的能力,父母就可以與孩子一起捏麵團、包餃子。父母可以教導孩子捏各種動物造型,之後一起放進水中煮熟,大家一起分享不同動物造型的麵團。最後,可以一起包餃子,使一家人有合作造飯的經驗,增加孩子參與家務的興趣。

幼兒參與家務的態度,對孩子人際關系的建立,很有幫助。

 

~歡迎友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