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戲偶教育(二)戲偶之間胡思亂想的功能

居家戲偶教育(二)戲偶之間胡思亂想的功能

八歲前的幼兒邏輯思維還未成熟,對於周邊發生的事情不太明白,都會胡思亂想,因此產生心理壓力,若然這些胡思亂想能轉化成與玩具共同面對的難關,並且以想像出來的方法進行解決,自然恐懼壓力就會消除。孩子與玩偶扮演的內容,很多時候就是他們當下面對危險與困難事情的心理反射與縮影。小朋友通過激活想像力,達成解決任務。幼兒雖然的確還未找到真正答案,但能滿足及平復心理的需要,心理包袱被拋開,已經足夠。所以,胡思亂想與玩偶想像世界的互相轉化,就是孩子面對不明恐懼的一種心靈救贖。

天生本能使學習更沒有障礙

萬物有靈、拾物成偶是兒童天生本能,小朋友通過想像力投入別人角色是他們「模仿學習的開端」,特別是八歲前的幼兒。想像力就是創意解困能力的基礎,想像力保存越豐富的小朋友,未來創意解困能力自然越高。因為拾物成偶是兒童天生能力,因此沒有學習障礙。八歲前幼兒一有玩偶出現在身邊,自然能力就會反應出來。以玩偶手段進行學習,對孩子的學習壓力自然也不存在。任何,拾物成偶及萬物有靈時所獲得的知識及內容,順理成章就成為小朋友最容易吸收的事物。就好像孩子天生會理解爸媽的情緒表現,掌握母語,學習飲食與基本生活自理一樣,不需特別學習。任何人在此等過程之中沒有天生優劣,高低強弱之分,學習的自信心自然強大。

當中家長要注意的事,就是如何在過程中不騷擾孩子的幻想過程,什麼時候運用玩偶或角色加入孩子的想像世界,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刻的思考,及知識深度的獲取。家長要擁有專心關注,靜待時機的態度,觀察孩子的強項及喜好,以便因材施教。如何在困難時,出手作出鼓勵與幫助。並且在孩子強勢的時候,以弱者身份請求他們幫助,讓孩子的能力,得到有效正面方向的發揮及實踐。

無需給予答案,只要消除心理恐懼就可以

近期世界上空戰雲密布,新聞影片中孩子必定能體會出戰爭的氣息,火光熊熊、頹垣敗瓦、流離失所、分離痛哭的場片,每天都在電視新聞上不停上演,自然會對小朋友心理留下深刻影響。加上近年社會比較壓抑,家長對事情又往往不便多說,生怕未懂事的幼兒,聽後會禍從口出。家長此刻,就可以利用玩偶公仔與孩子一齊扮演,用想像力一起去拯救受戰火摧殘的災民。家長無需解釋及說明受災災民是正是邪,誰是誰非,只有家長與孩子及時共同出手相救,拯救弱勢,孩子就覺得自己有能力去改變悲劇,「有力感」就會讓他們的困擾解除。

家長無需要向孩子說出「你們大個仔就會明白」,「做人要忍氣吞聲」的行為而苦惱,只要建立「有力感」就可以。現在家長的處理手法,正是剛剛相反,讓他們明白事件。其實,他們知道答案,但又強迫他們禁聲,讓孩子更加有「乏力感」。運用戲偶及公仔,分享生命實際行動的支持,以一種不需要說明答案的方式,來解脫問題。我們的重點就是造就孩子身心靈的「感知」敏銳,而不是每件事情始未答案的「認知」,學問關鍵在「問」的能力,不在「答」。因為我們只是一個家長,而不是時事評論員。「有力感」的孩子,未來就會自行尋找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