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髮小女孩》觀眾回饋

Image may contain: text

 

 

記得小時候看《兒童院的孩子》,那文字中描述的兒童院生活,於我而言總有一點懸疑氣氛。沒有父母,沒有家庭,那些小朋友是如何生活的呢?幼小的時候,我們都好奇、敏感、愛想像、每事問,兒童文學/戲劇作品就為小朋友打開一個表達內在與連結外界的出口。當中留下的印記,可以延續很久。
看《紅髮小女孩》的時候,當劇裡提到山野、綠屋頂,我腦裡就浮起小時候看長腿叔叔、飄零燕等動畫的顏色印象。紅頭髮的安妮,被馬修兄妹收養前,生活飄泊如浮萍。舞台把逐步長大而實黑的剪影,偌大的投射在兩邊,形象化安妮從前灰暗的經歷,如影隨形,難以忽略。剪影在水上,出現時總伴有一點點彩色的漣漪。是內在堅守的盼望?還是外在偶爾出現的希望?或許兩樣都是。
能表達角色性格的多層是我喜歡這劇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安妮勇敢去接受新環境,但她也有膽怯、質疑自己的時候;收養安妮的馬莉,初初陰冷得令人驚恐,但被安妮感染後,那温柔的漸變就顯得格外暖人心;安妮的同學羅伯特佻皮任性,但他知道安妮真的因為他的嘲笑而傷心時,他也真誠地檢討自己的作為。若說學校的生活是社會的縮影,那兒童劇的角色性格不也應該有層次嗎?
當然角色具強大的感染力,與演員演得出色有很大的關係。要令觀眾信服演員在不同年齡的角色間轉換,需要的不單是轉換穿戴配件,而是需要紮實的演技以表達角色不同的特徵。優秀的配合令演出節奏流暢,令人看得舒心。
為何成人不可以享受看兒童劇?成人也曾經是兒童,我們總有一些不願遺忘的美好印記,只待遇上能接軌的時機,將它重新喚起。

 

 

海草

2016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