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強大型微信線上公益講座 < 兒童劇欣賞與親子關係>

應廣州天賜文化的邀請,王添強總監在近64個微信群進行同步轉播,與近3萬老師家長一起分享關於兒童劇、兒童戲劇活動、親子關係等問題。

 

 

PART 1 兒童劇 

  • 世界上絕大部分兒童劇都由「成人演員」演出

「兒童劇」是「兒童及青少年劇場」的習慣簡單稱呼,是指給十八歲前「欣賞」,感染成長的「劇場表演」(Theatre for Young Audience TYA)。彷彿所有專業「兒童文學作家」一樣,都是成人,「兒童劇」及「青少年與兒童劇場」也不例外,世界上絕大部分兒童劇都由「成人演員」演出。 

「兒童寫作」是為了「教育目標」,「兒童參與戲劇活動」也一樣,為了「教育目標」,學習過程才最重要,表演部分也只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一般西方稱此活動為「年輕人戲劇活動或兒童戲劇活動」(Youth theatre ),所以兒童參與的不是「兒童劇」。

十八歲前年輕人差異很大,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一般分成0至3、3至8、8至14、14至18等,當然不同社會背景也有很多不同分類方法。

 

  • 各年齡段的觀眾“兒童劇”都有不同的選擇標準

三歲至八歲是兒童劇節目最多,也是最熱愛參與劇場欣賞的年齡段。這個時期,就是我們說的幼兒階段。幼兒年齡段不等同幼兒園入學年齡,一般兒童會維持到八歲,就是二年級才正式完結。

幼兒年齡段一般都會喜愛奔跑追逐,充滿想像,喜善厭惡,理解力不足但會用自己方式解困,充滿信心又滿有困惑的矛盾,熱心規則但又喜愛嘗試犯規底線,接受身教不喜歡被說教,欣賞節目的注意力短,在劇場時分散注意敏感度高。
  • 「幼兒階段」兒童劇選擇標準與原則

1、動、靜分配要平衡;

2、觀眾孩子喜愛的角色要起身教作用;

3、故事要清晰不能隱晦,想像力豐富;
4、戲劇的規則清楚但角色敢於突破無謂限制;
5、每個分段時間要短小,中間環節有放鬆時間;
6、有很多事情在舞台同時分散發生,但又互相之間匹配;
7、盡量減少聲、光、電的刺激,以免使孩子產生燥動;
8、盡量不要豪華以免做成孩子浮誇;
9、結局要充滿希望。

10、觀眾人數不能太多,場地太大,距離太遠,使表演誇張會產生不真實,所以最好是在二百座位左右。

 

比利時的「洗刷刷變奏曲」是兒童劇好例子。0-3 歲一般會用物件及現場音效吸引他們,利用不斷交義刺激方法,使嬰兒感受到內容。

近年台灣朱曙明總監的「衣想世界」及北京小真的「長頭髮的小真」都很合嬰幼兒。克羅地亞Ivica Simic 的「雲的故事」更是嬰幼兒劇的最佳例子。

 

  • 拒絕誇張的聲光電!

一般來說,喧鬧、誇張的舞台演出可以盡量減少,一年一、兩部,不能再多,例如:人偶劇、歌舞劇、大型舞台劇等就是。

溫馨、感情、幽默,木偶、皮影、小品及有孩子感情的更適合,可以多看。

 

  • 絕不建立孩子任性的劇場,才是好劇場。

佈景簡約而抽象,音樂、燈光神奇而舒緩,充滿想像力。場地規則溫馨而有趣,嚴謹而有人情味,合孩子心理及安全感,例如:眼睛看戲時請微笑,要哭泣時請用力擁抱及安慰一下傷心的父母。

兒童劇場絕對不走主題公園化,不許孩子亂走但歡迎位置上舞動。沒有演出前買任何玩具,事後的物品只是作為孩子回憶的紀念。絕不建立孩子任性的劇場,才是好劇場。

 

  • 劇場永遠是一個綜合藝術的地方,通過想像力有利多元智能的建立。

戲劇永遠充滿角色的經歷與情緒,孩子通過角色認識情緒,了解情緒,宣洩情緒,學習管理情緒,自然能培養情緒智能。

現場讓孩子可以注意不同的微細情節,可以培養孩子觀察力,現場也有其他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其他孩子對劇情的反應,知道別人的存在及情感,建立社交能力。 

 

PART 2 兒童戲劇活動

  • 美國一生一次的兒童參與的兒童劇演出 

歐洲基本上「兒​​童及青少年劇場」與「年輕人戲劇活動或兒童戲劇活動」是兩線發展,部分機構會兼顧,但也會分開部門或體制,互相配合,當地兒童及青少年已經絕少參與有票房壓力的演出。

美國還有因歷史原因,容許兒童參與的兒童劇演出,但機制十分健全,九三年我在美國學習的「明尼阿波尼斯兒童藝術劇院」,正是此類。八十年代開始,他們已經需要所有兒童演員接受一年訓練,清楚參演孩子擁有接受重複排練產生壓力的減壓能力,及面對購票觀眾評論的減壓能力。
更重要是所有兒童演員都必須接受一年免費的培訓,也不能收酬勞與專業演員同台參與兒童劇演出。兒童一生也只可參演一次,以免孩子有步下「光環」時的失落感,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孩子學到的比付出的多。

八十年中已經從英國專業劇院朋友當中得知此劇院,後來「明尼阿波尼斯兒童藝術劇院」也跟上海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合作演出「五百頂帽子」。我也正是衝著他們藝術與教育平衡的體製而取獎助金赴美跟他們學師,清楚看到他們體制十分健全。

 

  • 香港的變革“教育戲劇與多元智能”相結合

取經回來後知道,要成功必須建基於當地社會對兒童劇的尊重,當地教育界及家長們對「教育戲劇」功能的充分了解。所以,可以在香港複製不易,但其「教育戲劇」在學校執行的理念,特別是在基礎教育中普及作為教育重要一部分,則是影響我一生的一次學習呀!

更重要是美國在教育戲劇與多元智能的研究與實驗,使我明白教育戲劇,因為其綜合藝術與文學、哲學的特質,原來目標不是藝術,是建立孩子空間、肢體、音樂、語言、邏輯、大自然分類能力、內省與人際智能。

 

當然,更重要是通過戲劇活動使孩子,

1、學會專注;2、感觀敏銳;3、語言發展;4、認知立體而全方位;5、表達增強;6、身心放鬆;7、情緒管理。 

 

PART 3 親子關係 

  • 如何面對喜愛扮演孩子?孩子應否參與表演?

戲劇扮演對孩子理解感情,表達想法很有幫助與作用。所以,在家中,父母可以一邊講故事一邊扮演。當嬰、幼兒正在秘密扮演時,家長要從旁觀察,等待機會加入配合,達成互補遊戲,一起遊戲的效果。

對孩子離開獨自遊戲、平行遊戲達成互補及合作遊戲階段,孩子就擁有與人合作的能力。家長請放心,孩子長大後秘密獨自想像扮演的行為會自然消退。其實,孩子想像力越豐富,越遲消退的,創造力越強,未來擁有創新、解困能力向度越高分。

 

  • 如果面對孩子拖拉、愛玩、不專注?

兒童只喜愛做自己喜愛及有滿足感的事,你也會為不喜愛的家務及工作拖延啦!他們拖拉正是不喜愛及沒有滿足感的表現,証明學習內容已經離開了他們的「就近發展區」,這樣孩子就會失去學習動力,特別是幼兒。遊戲教學與戲劇活動是最好的專注力加強的訓練。

先說一下游戲教學。
遊戲形式分類,就是:肢體練習遊戲、扮演想像遊戲、併合堆砌遊戲、競技遊戲。遊戲心理髮展階段:獨自、平行、互補、合作。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遊戲向工作發展的步驟,就是:自主遊戲、指導遊戲、模仿遊戲,最後工作性遊戲。只要能把「遊戲情緒」持續,按步就班發展,引導孩子從自主出發,把遊戲化成工作,把功課遊戲化,孩子都會喜愛,八歲前更應如此學習,才能成功.

 

  • 兒童健康及親子異地生活兒童處理與意見。

母乳、遊戲、運動及均衡飲食,永遠是孩子健康指標,但我不是兒童健康專家,不知缺乏什麼營養,應該如何面對及補充。

孩子異地居住或留守兒童更黏家長,是正常不過的事。家長應該告訴孩子,自己也很掛念他,很想擁抱他,也一樣會經常獨自哭泣,以​​同理心告訴孩子,他們的表現是正常的。

 

家長告訴孩子自己的解決方式,就是每晚把掛念告訴星星,把感受畫在或寫在記事本上,流淚時深呼吸,並且只有你倆分享家長秘密感受記事本。使孩子有了寄託。

家長要堅定而溫柔地告訴孩子,分離是生活的現實。每次分手提早預備,做好擁抱,不要怕但十分接受他哭泣,告訴他你也一樣很想回來,很想哭泣。把重聚期望清楚地給孩子,但一定要守信。傷心不是壞事,偷偷離開不讓他送別才是問題。掛念與黏是愛,請珍惜! 

 

來源︰

< 兒童劇欣賞與親子關係>|王添強大型微信線上公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