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強教育戲劇系列專文八】之老師培訓為什麼多應用工作坊進行?

 

「教育戲劇」培訓要成功,就得讓老師改變教育與教學的概念,我們的培訓就必須首先自己改變。 但,其實我用上的手法也不是什麼二十世紀的新東西,就是二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理念。引用哥倫比亞大學對孔子言詞的解說意思,教學:「講解」你可能只是暫時理解;「示範」是你看更深刻;通過「參與、實施、討論、交流」大家就絕不忘記。

 

「教育戲劇」工作坊系統,多以「過程教育」(一次性把一個戲劇過程在課堂實現)的方式進行教學過程,是參與者通過參與,瞭解教育戲劇教學過程。再,通過編寫操作性及指導性強的簡單教案計畫編寫(教案)及課堂教學實施,經驗後才進行討論與理論傳輸,是大家結合實踐經驗來研習及瞭解「教育戲劇」理論,達成因參與所有鞏固的長期教學長期成果。

「教育戲劇」的概念是新東西,但我們的工作坊,反而是孔夫子的傳統教育精神。

 

一般「教育戲劇」工作坊是分為:

1.   引發興趣部分:多以「戲劇遊戲」完成,分別只在是能說明遊戲的作用及其連貫之關係;

2.   研習及參與部分:以「過程戲劇」向參與者展示,並通過參與使他們瞭解及體會整個「教育戲劇」的流程及認識個別「扮演範式」的使用。

3.   實習及討論部分:通過教授自行編寫的教學計畫(教案),瞭解編寫過程與時間過程的差異,深入討論、探索「教育戲劇」的教學過程與結構。

 

另外,「教育戲劇工作坊」導師必須能夠:

1.   融會貫通各地「教育戲劇」理念與造法,並具體消化各「理論」,不停留在表面名詞上,對「教育戲劇」有自己的心得及看法,不是重複外國的講法;

2.   工作坊的內容必須能深入淺出,具操作性,一學就會,短期之內讓老師馬上可以應用,達成易學但要耐性才能精緻的傾向;

3.   工作坊有明確進階進修制度及多元選修範圍,使參與老師可以清楚規劃學習途徑,可以選擇個人的專屬傾向,也可以又不斷深入學習,使願意者有路可行的情況。

 

 

來源︰蝸牛兒童文化